有不少港人家庭透過BNO簽證移居英國,當中家長最為關心的就是教育問題,許多家庭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而選擇移民。根據英國教育部今年公布的年度報告顯示,於23 / 24學年就讀英格蘭公立學校(State School)的香港學生人數達到7,100名,翻查20 / 21年的紀錄,僅1,081人,可見提升幅度之大。該數字由學校自願提供,實際就讀的香港學生人數可能更多。筆者近日採訪持BNO簽證舉家移民英國的港爸Gordon Lam,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來到英國讀中學,即將升讀大學,究竟他們需負擔的教育成本有多少,一家人要怎樣應對龐大的教育支出呢?
來到英國讀中學,子女隨父母的BNO簽證來到英國,可享免費入讀英國公立學校的福利,以「就近入學」的原則派位。2021年暑假,曾任職IT高管的Gordon一家五口移民英國曼城(Manchester)。對於選擇居住區域,Gordon認為考慮的主因是居住地區的安全性:「並沒有特別找名校區域,主要考慮罪案率低的地區,因為我認為讀書這件事都是要靠自己,願意讀書怎樣都可以讀到,不願意讀書,就算送他到名校也沒有用。」他的三個孩子都在讀中學,小兒子讀初中,兩個女兒讀高中。今年大女兒考A-Level,二女兒考GCSE,兒子也即將讀高中。隨著免費教育即將結束,一家人面臨著更大的經濟負擔。
BNO港人未取得永居前 需支付國際生學費
Gordon的兒女在香港就讀英中,來英國後很快就能融入當地的語言環境,學習成績也不錯,讓家長少操了很多心。對於兒女即將升讀大學,Gordon表示在經濟上頗有壓力:「我們作為BNO新移民,在拿到PR(永居)前,都不能用home student(本地生)的福利,要用國際學生的學費讀書。」本地生和國際學生的學費差距頗大,根據2024/25學年的數據,目前每年的學費上限是9,250英鎊(約91,300港元),但是對於國際學生來說,根據不同專業和不同的學校,學費比本地生高出很多。
Gordon分享:「如果讀理科可能一年要三至四萬英鎊,讀文科約二萬至三萬多不等,這也取決於不同的學校,對於一個中產家庭來說,壓力挺大的。除了學費外,還有住宿費、生活費,我們現在住在曼城,但是兒女讀書可能會去倫敦等其他城市,一年算下來開銷都很大。」
過去多年來,英格蘭的條例指學生需要上第一個大學學年前已取得永久居民的資格,才可以本地學生的學費就讀整個大學課程。但今年(2024年)初英格蘭政府教育部發出指引,從8月1日或之後的學年開始,在課程中任何時間獲得永居身份(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將有資格從下一個學年起,獲得本地生學費資格。但是否遵循這一指引,學校保留最終決定權。
培養兒女理財觀念 鼓勵自己賺生活費
來到英國後,Gordon並沒有從事IT行業,而是和妻子一起開了一間泰式餐廳,三個兒女在空閒時間都會到餐廳幫忙。Gordon擔任大廚,妻子負責樓面,還有洗碗、出菜、準備飲料、看爐等雜務,就會分攤給孩子們幫忙。
「在餐廳的工作,會當作是他們的一項兼職工作,我會計時薪出糧給他們,希望他們有一個工作的概念,領取薪水,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Gordon分享,從小學開始,他就鼓勵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去賺取零用錢,當時在香港時會用測驗、溫書、考試的表現給予不同等級的零用錢,讓他們學習賺錢和理財,來到英國後,就透過自家經營的餐廳培養子女的理財觀念。「至少他們知道要買什麼東西不是要和家人拿錢,要自己賺錢。也希望他們明白,錢不是伸手拿就有,要他們學會珍惜。」Gordon舉例,不久前他的兒子想買一台新電腦,為了儲錢,他的兒子很勤快地到餐廳工作,直到賺足自己所需為止。
舉家移英,Gordon希望在英國能讓兒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自己雖然辛苦轉行,但他認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經營餐廳生意,兒女也很努力幫助他出謀獻策,並想辦法提升服務質量,一家人也會一同出動擺市集推廣餐廳,家庭關係因一同經營家族生意變得更加親密。對於兒女的寄語,Gordon只希望他們能夠健康、快樂成長,並不想給他們太大的壓力,給予他們自由發展空間。@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