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香港電影在金馬獎舞台上迎來振奮人心的一刻。29歲的香港演員鍾雪瑩憑藉《看我今天怎麼說》奪得最佳女主角,為香港影壇注入一股喜悅。同時,王紀堯憑《顏色擷取樣本.mov》榮獲最佳紀錄短片獎,並在致辭中動情地表示:「保存過去嘅顏色鮮明嘅記憶」。歷經動盪不安的香港,這些記憶或許曾被有意淡化,卻始終深植人心,無法抹去。

在票房市場上,香港本土電影的表現也十分亮眼。自11月9日上映的《破地獄》票房持續攀升,截至23日中午已達7,500萬元,觀影人次突破100萬,有望突破1億大關。另一部本地電影《焚城》自11月1日上映以來,累計票房超過2,500萬元。

這一系列成就展現了香港電影的韌性與活力,也為市場注入新的希望與信心。隨著這股熱潮的推動,香港電影能否重新點燃市場熱情。

票房見證歷史的演變

「我不管這些契弟含金還是含銀,我一定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就是要討回一個公道。」2023年2月上映的電影《毒舌大狀》,在上映一個月內票房突破1億元,成為香港本土電影首部破億之作。

隨後在今年5月上映的《九龍城寨之圍城》也達成破億票房的成績,片中97年前的香港氛圍喚起了港人對香港精神的回憶,彷彿重現了英雄本色的年代。

「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為了證明自己了不起,只是要告訴人,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1986年,小馬哥的這句話不僅讓人印象深刻,也掀起了香港電影的風潮,《警察故事》《賭神》《鹿鼎記》《笑傲江湖》等經典作品接連問世。

透過歷年香港電影票房收入的變化(見圖1),可見香港電影自1986年開始進入巔峰期,持續約20年。這期間,電影產量與票房攀升,並孕育了無數創作人才與演員。

80年代的港產片風靡全亞洲,李小龍的功夫電影更是受到外國影迷的熱烈推崇,一度成為中國功夫的代名詞。

此外,恆生指數持續攀升,顯示資金不斷湧入香港。2005年之前,香港幾乎沒有西方電影的競爭,那時的香港電影叱吒風雲,培育出眾多人才。

圖1:歷年香港電影票房收入的變化。(資料來源:香港票房有限公司、香港電影發展局.、香港影視娛樂網、香港影業協會)
圖1:歷年香港電影票房收入的變化。(資料來源:香港票房有限公司、香港電影發展局.、香港影視娛樂網、香港影業協會)

自2006年起,香港本土電影的票房收入逐漸銳減,並在2009、2017和2020年出現空窗期。本土電影逐步被西語片取代,從2007年起,西語片的票房收入節節上升,與港產片形成了鮮明對比。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使資金難以投入電影產業,2009年甚至無本土電影產出。

此後,香港社會開始隱現不安氛圍,2014年的「佔領」運動、2015年的「銅鑼灣書店」員工失蹤事件、2016年的旺角騷亂及立法會選舉等事件,皆間接影響了電影產業。此外,2019年Covid-19疫情爆發,導致2017至2020年間,香港劇院幾乎只能依賴國外電影維持收入來源。

戲院倒閉與票房萎縮

香港電影行業的困境已顯現於各大戲院的關門潮。截至2024年9月,已有6家戲院關閉,佔全港戲院總數近一成。經濟下行,市民消費意願下降,電影票房收入難支撐營運成本,戲院的收入大幅減少,導致不少自置物業的戲院公司也無法經營下去。

製片方同樣面臨困境。根據業界消息,2024年下半年全港僅有3部新片正在拍攝,港產片數量大幅減少。這一現象與企業對電影投資意願下降有關,有些大陸電影公司已停止與香港的合拍項目,導致港產片的整體製作規模縮減。

此外,大陸市場曾經是香港電影的重要收入來源,大陸市場的疲弱也對香港電影業構成衝擊。根據業界數據顯示,2023年香港電影票房收入僅為近10年來的平均水準的一半,市場需求明顯下降。

香港電影的靈魂與未來

電影的魅力在於能夠透過劇情,將從國家到個人等不同社會層面的故事呈現出來,讓人們在其中宣洩心中的吶喊。

「戲如人生」或許正是因為演員、編劇和導演等創作者,能從生活各個層面源源不斷地汲取靈感,使觀眾在觀影時感受到人生如戲,進而引發共鳴,這正是電影的精彩之處。

然而,隨著香港《國安法》實施及《電影檢查條例》修訂,電影審查標準提高,許多涉及社會議題的作品面臨上架困難。正如杜琪峯在訪問中所言,失去人權和自由的香港,也使得他和香港電影失去了靈魂。

香港電影業的困境,不僅源於經濟和市場的挑戰,還受政治因素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維持香港電影的靈魂與競爭力,成為行業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我情願被人打,總好過被天收」《毒舌大狀》、「生人也需要破地獄」《破地獄》、「失去一切後,我們所能堅守的,只有自己的信念」《焚城》,這些經典台詞道出了內心深處的正氣,描繪了社會底層無名小卒如何在艱難的生活中奮力掙扎,並展現了從達官貴人到平民百姓,即便一無所有時,仍能堅守信念的精神。

這些理念透過劇情傳達給觀眾,不僅引起共鳴,更激勵人心,讓觀眾在電影中找到心靈的慰藉,正是所謂的香港電影的靈魂所在。

過往以來,香港電影的成功源於多元文化融合與創作自由,這也是香港作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優勢。隨著創作空間受限,突破創意界限成為製作人的挑戰。

未來,香港電影能否藉助國際合作和新市場來分散風險,並強化本土文化元素吸引觀眾。同時,維護創作自由與多樣性,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這或許也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努力。惟有經濟資源的投入與創作空間的保障,香港電影業才有機會重拾輝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