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兵攻破京城時,有個人護送皇帝到敵營談判。他為了捍衛皇室尊嚴據理力爭,不顧性命大罵敵兵。直到他被裂頸割舌而死,罵聲才停止。
這說的是宋朝靖康年間的一段忠義故事。靖康之變中,忠臣良將捨生忘死、救國赴難,千百年來被人傳頌不休。這位大臣身在敵營,至死大罵金兵。最後,他得到敵國的敬重,被尊為「靖康恥」中的第一大忠臣!
他就是北宋的吏部侍郎李若水。《國語》有句名言:「君憂臣勞,君辱臣死。」李若水的一生恰恰是這句話的印證。靖康元年(1126年),宋金兩國處在不斷的戰爭與議和中。李若水被推選為談判使者,並得到皇帝召見。
他本名李若冰,或許這個名字給人太過孤傲冰冷的感覺,皇帝就給他改名「若水」,希望他能像水一樣隨機應變。之後,李若水這個名字開始在歷史上熠熠閃光。
第一次出使,李若水明白了金國的宰相粘罕對和談的方案全都拒絕,執意要南攻。在第二次出使途中,隨行官員們看到駐守黃河的宋軍因為懼怕金兵來襲而驚慌失措,商量著要從小路逃走。李若水卻說:「怎麼能仿傚他們,如果真有金兵,今天正好以死報國!」他還下令要將商議逃跑的人處死,這才讓大家的心安定下來。
金兵的攻勢越來越緊,甚至要皇帝出城與他們相見。到了第二年,金人再次提出要見皇帝。當時北宋的兵力並不弱於金人,但宋欽宗受主和派奸臣蒙蔽,對金人非常畏懼。在欽宗憂慮之際,李若水勇敢地站出來,表示他願意護送欽宗出使。
誰知金人扣押了欽宗,還逼他脫下龍袍,換上金國衣服。漢服從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出現,它的設計中蘊含了漢族文化的道德內涵,在宋代就已經成為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傳承。正如孔子所感慨的:「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可見漢人對漢服的重視程度。 金人的行為,是對宋帝的極大侮辱。
因此,李若水悲憤地抱著欽宗大哭,痛罵金人是「狗輩」,而他也遭到毒打,以至上氣不接下氣而昏死過去。粘罕敬重李若水的為人,有心招降,就下令:「一定要保李侍郎無恙。」李若水不為所動,便以絕食抗爭。
看守的金兵試著勸說他:「雖然你罵了人,國相卻沒有生氣。你今天歸順他,明天就能享受榮華富貴了。」他卻義正辭嚴地說:「天上沒有兩個太陽,難道我李若水有第二個君主嗎?」
他的僕人也來勸說:「您父母年事已高,如果您願意臣服,就有機會回去見父母。」李若水大聲斥責:「忠臣侍奉君主,如今只有一死了!你回去以後,不要馬上把我的死訊告訴我的父母,讓我的兄弟慢慢告訴他們吧!」
十天後,粘罕召見李若水,和他商議擁立他人做宋帝的事情。李若水嚴詞反對:「太上皇為百姓著想,已經罪責自己、禪讓帝位。如今皇上仁義重孝道,沒有過錯,怎麼能輕易廢立?」粘罕又生一計,責備宋帝在議和時不守諾言。李若水毫不客氣地還擊,直斥粘罕才是最無信的人。他又說:「你是巨賊大盜,離滅亡沒有多少日子了!」
李若水鐵齒銅牙,每個字都如利劍一般刺痛粘罕的顏面。粘罕命人把李若水拖走。李若水知道自己將葬身敵營,反而罵得更凶。他還對一個僕人說:「我為國而死,是我的職責所在,卻要連累你們!」金人先是打爛李若水的嘴,他噴出血來繼續罵不絕口。金兵又割斷他的喉嚨,割下他的舌頭,李若水這才氣絕身亡,終年35歲。
南宋時,李若水的僕人逃回朝廷,詳細描述了他慷慨赴死的情形。宋高宗大受感動,下詔懷念他:「李若水的忠義氣節,無人能比,我聽說後,也為他痛哭流涕!」並追封他為高官,贈諡號「忠愍」。
從金國逃回來的人們還說,李若水臨死前毫無害怕的神情,他留下一首悲壯的絕命歌:「昂首問天啊,上天不說話;忠臣為國效死啊,死又有甚麼過錯?」在場的人無不為他悲泣。作為敵對立場的金人,也由恨轉敬,紛紛頌揚他的忠烈,「遼國滅亡時,死於忠義的人有十多個,但是宋朝只有李侍郎一人啊!」
李若水深入險境,誓死效忠皇帝,他的事跡因而被收錄在史書「忠義傳」中。國難當頭,正是因為有許多李若水這樣的忠臣,用性命伸張正義、精忠報國,宋朝才會衰而不亡,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才會延續幾千年之久!#@*
(參考資料:《宋史》)#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