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廢棄的童子軍營地撫養在家上學的孩子意味著永遠沒有乾淨的雙手——因為他們要建造小木屋、樹樁日晷,以及在小溪邊釣魚。
泥土中的微生物對孩子很有好處!33歲的泰勒·莫蘭(Taylor Moran)如是說。
泰勒·莫蘭畢業後成為一名公立學校教師,但後來退出公立學校的教學。她更喜歡在家裏教育孩子,最好是在戶外。她相信微生物可以構建免疫系統並幫助大腦產生血清素。
泰勒和她30歲的丈夫尼克(Nick)有一種狂野的育兒理念,包括讓孩子沉浸在大自然中。
當她作為一名實習教師看到這意味著甚麼時,她最初在公立學校教書的計劃發生了變化:她說,這是一個培養工人的國家,而不是一個培養思想家的國家。
「你提供的課程安排會讓你受到抨擊,」泰勒告訴《大紀元時報》,「不僅如此,這裏甚至沒有空間讓孩子們呼吸或思考,他們甚至不能到外面去。」
泰勒說,她看到「孩子們在教室裏受苦」。他們「被迫做他們不擅長的事情」。她選擇退出。
他們的三個兒子——7歲的哈德森(Hudson)、4歲的湯姆(Thom)和2歲的格斯(Gus)——遵循莫蘭夫婦規定的學校教育模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人項目,並花大量時間在戶外玩耍。而學校學習——閱讀、寫作、數學和其它科目——每天只花兩個小時。孩子們有上進心,想做甚麼就努力去做。
在線國際象棋和歷史課程是額外的選項,以補充這個戶外方案。
2023年,莫蘭一家從北德薩斯州搬到了阿肯色州農村廢棄的童子軍營地。
泰勒說,過渡很艱難,但很必要。現在他們的孩子在他們的家庭學校課程中茁壯成長。
從德薩斯州飛往阿肯色州「非學校化」
當冬季風暴在2021年襲擊德薩斯州,讓莫蘭一家在達拉斯附近的家中凍僵了。他們認為這是來自上帝的啟示。他們計劃搬到一個農場並在家上學。他們全力將這個想法付諸實現。
當他們根據用手機拍攝的兩張模糊照片在阿肯色州農村購買房產時,這是一場真正的賭博。
他們對它幾乎一無所知,只知道它是一個成立於1960年的前童子軍營地,由於管理不善,於1996年被廢棄。它有一個小教堂和一個舊辦公室,上面有原來的彩繪標誌和標誌。
建築物的骨架仍然完好,但內部破爛不堪。
2023年12月,全家搬進來。他們睡在氣墊上,地板上蓋著他們鑿掉舊油氈後留下的洞。
將近一年過去了,今天的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我覺得這看起來像一個家,」泰勒笑著告訴該報。
男孩們的在家教育始於父母根據約翰·霍爾特(John Holt)在1970年代建立的「非學校化」模式設計的課程。個人學習是核心,自我激勵是關鍵。
「孩子們需要四處走動,」泰勒說,她鼓勵他們從事自己的項目。「我們明白,在現代社會,閱讀、寫作和基礎數學——你需要這些,而我們也會提供這些。」
她說,學生在「自然」的非學校環境中學得更快。整個夏天,哈德森學習了一整門課,因為他感覺很好——他很有上進心。這就是非學校化的全部意義所在。
「如果你用自我激勵來完成一個項目,那種自我激勵——這是你可以發展的東西,這就是一種力量,對吧?」泰勒說,「所以,將來你會有自我激勵去創業、完成一個項目或做任何事情。」
雖然格斯喜歡數學,哈德森喜歡小熊系列童話書,但莫蘭一家也花了大量時間在他們的房子後面的戶外活動。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發現了一個驚喜:一條小溪。
春天,他們去那裏,在岩石下觀察小龍蝦。湯姆發現一根觸角伸了出來。他的兄弟們抬起石頭,用網捕捉小龍蝦作為他們的晚餐——非常實用的技能。
傳播狂野的在家教育
泰勒喜歡閱讀、演說和寫作,她很快就開始製作有關他們在家上學之旅的影片。在Instagram上,她發布了孩子們製作火把(真的火把,就像中世紀一樣)、建造小木屋和爬樹的照片。
這對夫婦曾經獲得學位,並成為公立學校教師,但是現在他們向成千上萬的聽眾傳播他們的教育理念。泰勒說,非學校化並不適合所有人,這沒關係。但它可能會幫助發育遲緩的孩子。
她分享了自己年輕時的經歷來說明這一點。
泰勒在小學時喜歡英語課,但並不擅長數學,她回憶,有一次她偷偷把一本小說藏在書桌下閱讀。「正因為如此,」她說,「老師和我的父母開了個會,建議我服用多動症藥物。」
她承認,許多學生確實在公立學校環境中表現出色,但期望每個人都以一種方式學習「永遠不會發生」。
泰勒說,他們已經有三個男孩,預計很快就會有第四個男孩。過去的經驗告訴他們,他很快就會弄髒自己的手。#
原文「Couple Buy Abandoned Boy Scout Camp to Homeschool Kids—Tell Their Wild ‘Unschooling’Strategy」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