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球證的執法水平向來備受質疑。關鍵問題是:究竟是力不從心?還是別有用心?

之前,在Netflix看過一套有關NBA黑哨的紀錄片,被定罪的Tim Donaghy,自己投注自己做球證的賽事,當然方便控制賽果。我更有印象,是Tim Donaghy接受訪問時說到,根本不用自己落手,他知道某一位球證對某一支球隊的教練或球員有恩怨,自然估計得到該場賽事的走向。換句話說,有人為因素的地方,自然沒有絕對公平。這是人之常情。

所以,我從來沒有相信過英超球證的能力。尤其在引入VAR之後。一般球迷望住自己部手機,尚且可以判斷出犯規動作,透過記憶,作出判罰準則,幾個成年人,在一間密室,專心一致看完重播又重播,怎有可能一次又一次作出荒謬絕倫的錯判?所以,問題應該換一換:究竟是公報私仇?還是收了利益執行任務?

像最新出事的David Coote,私下跟朋友怒罵利物浦時任領隊高普,再罵利物浦球迷,片段流出,回想一下近幾年,由David Coote執法的賽事,如何漠視公義對利物浦不利,百分百不是意外啦。如果,負責監管英格蘭球證的機構PGMOL調查過後,發現背後有利益瓜葛,犯刑事法,坐得監。如果,沒有證據,應該如何處罰呢?還是,根本不會處罰?

常覺得做球證是非常奇怪的職業。球場上正選後備的球員,加上領隊,40人左右吧,每個人的薪金也高過個球證。恰恰,班球們可以直接影響所有富豪的喜怒哀樂,高高在上。要有少少心理不平衡,有幾困難?已經不說人人也總有自己的偏見或偏愛,曼聯球迷理論上不可做曼聯賽事的球證,但在執法利物浦賽事的期間,傾向對手多一點,已經幫了愛隊一大忙。反之亦然。

去到一個地步,阿仙奴季初收了幾張紅牌,球迷說自己好慘;曼聯在對韋斯咸一仗,臨完場無厘頭輸了一個12碼,球迷認為自己更慘。支支球隊像排隊一樣總會受到不平等對待,監管機構除了事後道歉,把涉事球證雪藏一兩個星期便若無其事,怎可能有震懾力?

所謂的監管機構,話事人同樣球證出身,自身難保,既沒有公信力,甚至有私相授受的嫌疑。賽會一日不徹底改革,一日只會出現更多David Coote事件。如何改革?有勇氣的話,先找個法官之類主持大局,組個獨立調查委員會,在英國應該有效的,在香港就未必。然後開設計分制或升級降級制,無犯錯,可以升上英超級數,犯錯多,要不斷降職直到只可負責低水平賽事。根本似一間發展成熟的公司,總無可能有堆高層,連累公司蝕大錢損名聲,但只不過放兩個星期假,便可以回歸原位,完全不用問責。你估香港政府嗎?連環兩招也沒有收效的話,就簡直要大刀闊斧,請外援!環顧全球,個個地方的聯賽都有好球證差球證,但整體上,應該遠遠勝過英國出品。堂堂英超,全球最高營運能力的聯賽,要向其它地方的聯賽挖角,輕而易舉,比起車路士買人,更沒有難度。當然,影響自己友飯碗喎,既得利益者當然反枱。又要做得差,又要賴死不走,每一間公司由盛轉衰,總會出現相似形勢。◇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