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9月底中共三大金融監管部門共同公布一系列經濟刺激措施之後,中國股市被人為推高的情緒就開始醞釀。隨後中共黨魁習近平罕見的召開中共政治局會議討論經濟。有消息傳出,總理李強固本培元的經濟政策受到批評,核心智囊團隊遭到撤換。自此,中國股市開始暴漲。

然而,進入10月份之後,股指大幅度振盪。股市孱弱不堪,中共央行又用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救市。

中共官媒10月20日報道稱,央行的兩項創新政策工具之一,即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的操作細則出爐。互換便利細則中,最超出市場預期的是,為國債或互換央票實施專項額度管理,不佔用存量額度,並放寬相關經營性指標,換入的權益類資產不納入資產負債表內的資產,市場風險、所需穩定資金指標減半計算。

中共央行和證監會公布,首批20家證券、基金等非銀機構,申請額度超過2,000億元,佔首期操作額度5,000億元的40%。首批獲批開展互換便利的機構,包括申請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申萬宏源、廣發證券等17家券商和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嘉實基金3家基金公司。

業內人士認為,互換便利這項制度持續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通過此工具獲取的資金只能用於股票市場投資,通過增加資金供給,直接向股市注入流動性,從而推動股市上漲,試圖緩解市場恐慌,提振投資者信心。

另外還有一項工具:3,000億元的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專項再貸款本質上是為企業或相關投資主體提供低成本的資金,用於回購自己公司的股票或增持股東持有的股票。這種操作可以減少市場上的股票流通量,增加每股收益,從而提振股價。

這是令人感到意外的一個工具,即允許銀行貸款給企業,用以回購自己的股票,被外界評為刺激經濟畫風突變。此前中共政府更傾向於投資基礎設施或者補貼製造業,而極力避免所謂的經濟「脫實向虛」。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即使這8,000億元資金都進入了A股,對於市值近80萬億元的股市來說,也只是杯水車薪。

時政分析人士夏言表示,股市是一個國家經濟的「晴雨表」,和宏觀經濟的變化高度正相關,從某種程度上說甚至是一個國家前景的先行指數。但是,中國股市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卻被冠以「政策市」、「圈錢市」的名頭,凸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已經失靈。中國股市還有長久以來的一個弊病:大股東在限售期過後就減持股份套現,隨後帶來的是股價的下跌,散戶投資者被套住。這反映的是中國股市不是一個正常的資本市場,用賭場來形容比較貼切。在最悲觀的情況下,中國股市狂熱之後將出現崩盤,就像2015年的股災那樣。

但是,中國經濟的情況和2015年相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有目共睹的是,房地產市場的危機爆發拖累了整個經濟,房地產開發商以及材料等相關行業紛紛縮減投資。長期以來,房地產一直是中國家庭最重要的財富積累資產,但如今人們已收緊錢包。消費支出減少導致物價下跌,給企業利潤和工資帶來壓力。這可能引發惡性循環,使通貨緊縮更加根深蒂固。

這也無法讓中國經濟出現更可持續的增長動力,例如,國內消費。十多年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經濟學家一直呼籲中國進行這種改革,將依靠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模式轉向促進消費和提振內需。但這需要中共政權進行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並實現根本性的思維轉變。情況可能需要變得更糟,才能刺激中共政府做出改變。就好像在2023年初,其突然間放棄「清零」防疫措施那樣。

否則,中國經濟可能會迎來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所謂明斯基時刻,是指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所描述的資產價格崩潰的時刻。簡單說,就是在好日子的時候,投資者敢於冒險;好日子越久,投資者冒險越多,最終導致債務不斷增加、槓桿比率不斷上升。投資者一步一步地會到達一個臨界點,其資產所產生的現金不再足以償付他們的債務,而放貸者也急於收回其貸款。這時,就會從內部爆發金融危機,接著陷入漫長的去槓桿化周期的泥潭。最終導致該貨幣崩盤,債務違約,引發金融海嘯。@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