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動植物公園13日一日間有8隻猴子死亡,之後再多一隻猴子死亡。經相關部門解剖、病理學診斷和化驗,發現有關猴子的器官組織有大量類鼻疽伯克氏菌。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今(18日)見記者,指排除其它致死原因,如食物中毒或其它病毒,確定有關猴子死於由類鼻椎柏克氏菌所引起的敗血病。

楊表示,類鼻疽不會經人傳人、或動物傳人傳播,感染途徑一般為接觸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源。他又指,公園10月初維修喉管,進行過翻土工程,期間可能有工作人員的鞋子沾有泥土,進入籠舍;受感染的猴子同其它猴子有親密接觸。楊表示,該工程開始後一日間,已經重新覆蓋泥土。

當局曾經化驗泥土樣本,但呈陰性。至於當局隔離的兩隻猴子,其中一隻死亡,另一隻情況穩定,仍然隔離。

楊潤雄指,已經消毒涉事的籠舍,並安排員工穿上合適裝備,有關員工亦已受檢查,類鼻疽感染呈陰性。而且,現時動植物公園的環境安全,日後公園的相關工作會更小心,減低風險。

被問到動植物公園要否全面關閉,楊表示,已經全面清洗涉事的幾個籠舍,仍然關閉哺乳類動物的區域,保護足夠。

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薛漢宗指,獸醫會特別監察猴子情況,將來要特別加強消毒。

薛表示,類鼻疽菌在亞洲,特別是亞熱帶常見,一般在土壤或水源出現,其它地方的動物園亦曾經有動物因此死亡,過往香港亦有零星同類個案。

他說,是次感染的猴子為外來品種,外國經驗顯示,特別容易感染類鼻疽,潛伏期為約一星期。

員工健康良好

衛生防護中心指,類鼻疽是風土病,市民接觸泥土就有感染風險,呼籲市民接觸污水、泥土要有保護裝備,並保持衛生。香港動植物公園園區的工作人員至今健康良好,並無異常。另外中心已經檢查25個泥土樣本,均對該菌顯陰性,正就泥土樣本進行細菌培植,數天後有結果。中心指,事件在單一園區發生,對市民影響很低,呼籲市民不須過份擔心。

香港今年以來至本月16日,有19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去年則有17宗,趨勢平穩。今年並無個案同公園園區接觸有關。類鼻疽可以抗生素治療,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咳嗽、咳血、軟組織嚴重發炎等,呼籲有病徵者求醫。@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