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美國學者獲得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的研究證明了民主制度更有利於經濟增長。其中兩位學者十二年前出版的著作中,曾預言專制體制下中國經濟發展將走向沒落。有專家認為當下中國的實情基本符合預測,中共治下的中國經濟崩潰走向,已無挽回的可能。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12年前預言中共困境 引關注

10月14日,2024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三位任職於美國高校(麻省理工和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獲此殊榮,他們是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約翰遜(Simon Johnson)和羅賓遜(James A.Robinson)。

評獎委員會指出,三位學者的研究證明了社會制度對一個國家繁榮的重要性,有助於人們理解為甚麼法治薄弱、制度化剝削民眾的社會無法帶來經濟增長或改善。

其中,阿西莫格魯與羅賓遜2012年合作出版的《國家為甚麼會失敗:權力、繁榮和貧窮的根源》(下稱《國家為甚麼會失敗》),曾在中國擁有大量讀者。該書認為,經濟領域和政治領域均存在包容性制度(inclusive institutions,或稱廣納型制度)和攫取性制度(extractive institutions,或稱榨取型制度)。最佳組合是包容性政治制度+包容性經濟制度;最差組合是攫取性政治制度+攫取性經濟制度。

事實上,199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Amartya Sen)也曾有基於史實的類似論斷:沒有一次大饑荒發生在有民主政府和出版自由的國家。

香港作家馮睎乾15日在Facebook發文指,《國家為甚麼會失敗》早就精準預言了中國經濟發展,其理論如今得到印證,「沒有民主的國家即使風光一時,最後還是要吃草!」

馮睎乾引用書中內容解釋,所謂「廣納型制度」,指社會的政治權力多元分配,法律和秩序得以確立,市場有一套公平機制,保障私有產權不受侵害,群眾有機會共享經濟成果,每個人專注於自由生產、投資與創新的經濟活動。與之相反的「榨取型制度」,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被少數人壟斷,私人產權難獲保障,民間不願儲蓄,也沒動力生產、投資及創新,導致經濟發展難以持續。

阿西莫格魯與羅賓遜斷言,榨取型制度是不會持久的,原因之一,持續的經濟增長需要創新(innovation),而創新與「創造性破壞」是分不開的,但創造性破壞同時也會動搖既有的政權,掌權者害怕這種變化,必會扼殺任何創新;原因之二,主導榨取型制度的少數人能夠獲得龐大利益,權力會被各方覬覦,大家明爭暗鬥,導致政治長期動盪,經濟制度也被波及,無法確保穩定發展。

兩位作者認為,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成功增長,是因為它的經濟制度有一根本變化,從榨取制轉向顯著更包容的廣納制,但高度威權、榨取型的政治制度令這個廣納制變得更困難。隨著當局將在未來幾十年牢牢抓住權力,中國的繁榮會化為烏有。「然而中國的增長也可能會結束(Nevertheless,Chinese growth is also likely to come to an end)」。

2024年1月29日,一名婦女走過北京恒大集團一處名為「恒大皇宮」的住宅小區。(Greg Baker/Getty Images)
2024年1月29日,一名婦女走過北京恒大集團一處名為「恒大皇宮」的住宅小區。(Greg Baker/Getty Images)

《國家為甚麼會失敗》出版那一年,習近平剛剛上台。馮睎乾直言,如今12年過去,中國經濟發展果然像阿西莫格魯與羅賓遜預言般逐漸「清零」,他們的理論再次得到印證,這個諾貝爾獎當之無愧。「從今以後,如果有人跟你說『民主可以當飯吃嗎』,你不妨這樣答『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說可以』,而且他們精準地預言了沒有民主的國家即使風光一時,最後還是要吃草!」

旅德評論人長平也在德國之聲網站撰文表示,「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十年前就讓中共不高興了。」

文章說,根據《國家為甚麼會失敗》的闡釋,中共在對中國大陸的七十多年統治中,絕大多數時間都處於最壞的組合狀態:攫取性政治制度+攫取性經濟制度。這也解釋了中國為甚麼會民不聊生、社會崩潰,餓死數千萬人。至於1978年以後的三十餘年的歷史片段,屬於另外一種組合,即攫取性政治制度+包容性經濟制度。但這樣的組合可以產生增長,卻不可持續。

中國案例特殊 《國家為甚麼會失敗》遇挑戰?

10月14日,阿西莫格魯教授通過現場電話連線的方式在宣布諾貝爾獎獲獎者的新聞發布會上回應記者提問。就如何解釋專制中國依然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繁榮的問題,他表示,中國案例對其研究結論確實構成了一定挑戰。但他認為,雖然中國等專制政權通過投資AI等創新領域獲得了不錯的經濟增長,但是其穩定性以及可持續性方面不及民主社會。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早在2022年2月13日就在《大紀元》發文,就《國家為甚麼會失敗》對中國的判斷做過份析。他近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共在維持榨取型制度的情況下,經濟上搞改革開放,出現了向廣納型的轉型,使中國經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和增長的空間,但這是它在形勢下被迫做的讓步和調整,不徹底,非常有限,而且現在又在走回頭路,所以三十年增長馬上就停止了,反而在持續下滑。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孫國祥對《大紀元》表示,中國在過去三十年中的所謂的經濟奇蹟,的確可以歸因於經濟制度的部份轉型,其實就是中國從高度的榨取型經濟向較具有包容性的廣納型經濟的制度過渡,然而由於中國的政治體制依然保持威權和榨取性,長期的經濟增長難以持續,這符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預測。

旅德評論人長平在前述文章中提到,今天的中國政治黑暗、經濟困頓,主流思想界仍然更樂意歸咎於習近平背叛了鄧小平,而不是中共專制制度的必然結果。

而王赫表示,目前中國的經濟困頓既有習近平個人的因素、他的政策的問題,更是中共這個制度造成的必然的結果。習近平是中共這個制度的代言人和維護者,他的做法給整個中國經濟的成長和未來的經濟前景造成嚴重的損害。習和中共制度兩者其實是在融合在一起的。

孫國祥說,專制制度最終導致經濟的停滯,是制度結構的結果。但這些領導人為了維護其個人或者是小團體,根本不在乎國家的發展,使共產黨統治拖延下去。

曾有觀點指中共政權即將崩潰,但後來也有觀點說是「潰而不崩」。

王赫表示,從目前中國經濟形勢演變來看,潰了一定會崩,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中國經濟現在急轉直下,靠政治強制、搞一些政策扶持已經沒有甚麼效果了。中國經濟從懸崖下墜的速度越來越快,已經擋不住了。中共不管是央行、財政部、發改委,誰都沒有辦法。」

如何解釋北韓式政權的存在?

示意圖,圖為2019年6月,北京一商場外大屏幕上轉播習近平訪問北韓的畫面。(Greg Baker/AFP/Getty Images)
示意圖,圖為2019年6月,北京一商場外大屏幕上轉播習近平訪問北韓的畫面。(Greg Baker/AFP/Getty Images)

中共毛時期在經濟困境下最後沒有倒台還有北韓的長期存在,有些觀察者經常以此作為極權不倒的例子。

孫國祥表示,極權體制可以通過嚴密的控制機制來維持它的統治,鎮壓異己,並使用宣傳的工具來塑造輿論、來穩定權力。其次,這些政權通常依賴外部援助或有限的經濟資源來延續統治,這並不代表這類制度具備可持續性,最終仍難以擺脫經濟和社會的結構性問題。

「不管是北韓依賴當初中國的援助或者是蘇聯的援助,還是中國大陸一度三十年當中依賴外部的投資,如果它們在結構上不改變,或者就像諾貝爾獎的經濟學者所講的,制度上不改變的話,最終仍難擺脫經濟和社會的結構性問題。」

王赫說,榨取型的體制都維持一種嚴酷的制度。只要它能夠保持控制,然後跟外界保持隔離,就像一具殭屍一樣,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夠長期保存下來,但是如果它跟空氣接觸,馬上就腐爛掉了。

「像北韓這樣,它需要一些特殊條件才能存在,目前來看這些條件都在動搖,所以在未來的一個時間點,只要跟外界保持一個互動,就一定會崩潰的。」#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