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是所有數碼化新鮮事物的忠實擁躉,然而現在我開始嚴重擔心人類從模擬技術向雲端電子技術轉換的速度了。黑客攻擊、網絡中斷、數據洩露和長期斷線都證明了這種隱憂,而且危險還遠不止這些。
我們今天使用的大多數設備都沒有經過壓力測試。它們是集中統一設置的,存在單點故障,只要局部有一點故障,就會迅速波及全局。這些設備非常脆弱。一切都可能瞬間停止,而且無法保證何時恢復。
最近,我在參觀紐約曼哈頓一家小型地下室洗衣店時遇到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對我的思想產生了衝擊。店主仍在使用1948年製造的縫紉機。她對當代新型號的縫紉機不屑一顧。從那以後,我開始留意我所在地區其它商家的機器。許多縫紉機都有75年的歷史了,但是仍然運轉良好。我的鞋匠使用的設備甚至已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了。事實上,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只要有發電機和充足的燃料供應,他們仍然可以正常營業。他們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這也是為甚麼人們還在堅持使用傳統的汽油車,而不使用所有時髦的東西。這些傳統設備更值得信賴,壞了可以修。與其換上用不了多久的新設備,不如把舊設備保養好。
如今,很少有東西是可以長期使用的。我們在購買智能手機和電腦時,都想著幾年後就要換一部新款。維修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小了。家用電器也是一樣,大多數電器5到10年後就會報廢。許多設備都要依賴數字應用程式才能工作。防盜門鎖、汽車、點火器、電燈以及其它許多設備的運行都完全依賴於網絡挂接,這要求所有設備都處於完美的工作狀態。
那麼,如果這一切都是紙牌搭的房子呢?
想像一下,當一切都垮掉的時候,不是一小時或一天,而是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這正是受颶風「海倫」(Helene)影響最嚴重地區的人們目前所經歷的。眾所周知,聯邦應急事務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簡稱FEMA)表現不佳;然而更重要的是,多個有據可查的案例顯示,聯邦應急事務管理署試圖阻止民間進行救援。世界首富馬斯克(Elon Musk)就不得不在社交媒體上乞求政府,允許他為人們提供免費網絡,因為所有其它選擇都已不復存在。
到了這個時候,錢沒了,信用卡停止使用,自動櫃員機壞了,所有通訊都停止了。唯一的交易方式就是現金、白銀、黃金或以物易物。電動汽車無法充電。門鎖失靈。人們無法進入銀行。互聯網瞬間消失。總之,整個21世紀發明的新玩意兒瞬間消失。
擺脫困境的唯一辦法就是使用傳統技術。長期以來,人們使用汽油、發電機、火柴和蠟燭、內燃機、手搖收音機、現金、紙質書籍、紙質地圖、溫度計、毛毯、柴火等。歸根結底,生存依賴於人造物品和人工技能。儘管我們試圖重塑世界,使其不再依賴於「化石燃料」、技術訣竅和手藝,然而世界還是在不斷倒退之中。
還記得在四年前新冠病毒(COVID-19)全球疫情期間,每個人都突然痴迷於無論甚麼都要「無接觸式」(touchless)嗎?事實上,這一切都毫無意義,因為病毒不會只在物體表面傳播,我們很早就發現了這一點。然而「無接觸式」技術還是迅速發展,當餐館重新開張時,人們必須掃碼才能進入點餐步驟。
顧客們對此深惡痛絕,現在很多地方又恢復了傳統的實體菜單。我們去餐館是為了遠離數字世界,而不是發現自己又沉浸在數字世界中。
許多人認為觸碰東西是噁心的、有失身份的,其實這種觀點是大錯特錯的。這表明我們不願意用上帝賜予我們的雙手來改善世界。在神學層面上,它暗示了對道成肉身的厭惡:如果上帝想要人與人之間「無接觸」,那他為甚麼要轉生為人呢?這種觀點甚至暗示了對物質世界本身的一種邪教式的厭惡。
幸運的是,「無接觸」這個詞似乎已經失去了它的魅力。即使如此,這個詞本身還是揭示了一種危險的千禧末世論,即認為歷史正以某種方式走向完全擺脫物質世界及其所有限制,包括工作的必要性和死亡的不可避免性。這純粹是一種妄想。各種災難頻發,就證明了這一點。
幾十年來,政府一直在進行各種形式的兵棋推演,目的是為在發生巨大氣候災難或網絡攻擊時的大規模電網中斷做好準備。我可以百分之百肯定地預測,無論他們制定了甚麼計劃,最終都不會奏效。正如我們與「海倫」颶風的經歷所表明的那樣,在緊急情況下,政府可能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障礙,甚至是危險的障礙。
我的朋友馬克‧亨德里克森(Mark Hendrickson)就經歷了颶風「海倫」中最糟糕的一些情況。他寫道:「我以前從未如此長時間地經歷停電現象,這次經歷生動地強調了一些我在理智上已經知道的東西,就像一個抽像的理論,但現在卻在一個深刻、直觀的層面上感受到:我們的社會是多麼完全地依賴電力。」
對他來說,「海倫」颶風促使他從根本上重新思考這一切。
「在停電的大部份時間裏,我坐在家裏,時間似乎一下子慢了下來。似乎每隔幾分鐘,我就有一種衝動,想打開電視看看風暴清理工作的進展情況,但是,哎呀——沒有電視。」他寫道,「有時我想上網看看哪支球隊在體育比賽中獲勝、世界上發生了甚麼事,甚至想查一下我當前的銀行存款餘額和月底利息支付。哎呀——沒有網絡。」
「我想到了我住在賓夕凡尼亞州時那些親愛的阿米什(Amish)朋友和鄰居們。在停電期間,我們在家中點燃蠟燭的寧靜夜晚與他們的夜晚如出一轍。沒有了電子設備帶來的無數干擾,我們有了更多時間安靜地閱讀書籍,或與人直接交流。在這個日益原子化的社會裏,更多的人際聯繫似乎顯得很有吸引力。嗯……也許現在,隨著電力的恢復,我應該每周選擇一個晚上來遠離電子世界。」
[譯註:社會原子化(social atomization)是指由於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社會聯結機制中間組織(intermediate group)的解體或缺失而產生的個體孤獨、無序互動狀態和道德解組、人際疏離、社會失範的社會危機。]
上述情景都是關於自然災害的。然而實際上,我們更有可能遇到的是通貨膨脹造成的危機,而不是自然緊急情況。為汽車充電或維持照明都可能變得過於昂貴。我身邊已經有朋友的水電費比10年前的抵押貸款還要貴。不知為甚麼,人們在購買面積越來越大的房子時並沒有考慮到這一點。試想一下,除了支付高昂的樓價之外,我們還要準備額外的15,000美元來供暖和製冷,這太讓人驚訝了。
如今,大多數房屋,當然也包括大多數辦公大樓,都設計成需要電力驅動的室內空氣製冷和供暖系統。我們不再使用煤氣爐,也不再利用自然風。壁爐不過是懷舊的擺設罷了。
幾十年來,當所有這些房屋和樓宇都在建設時,幾乎沒有人考慮過意外情況。我們在進行基礎建設時,好像沒有甚麼意外情況需要準備。
還有一個因素:政府強制配給電力。對電網的依賴、與互聯網連接的電動汽車,以及由應用程式控制的任何設備都很容易受到第三方的控制。有人可能會反駁說,這些公司都是私營企業,肯定不會理會政府的指令。我們現在知道,事實並非如此。在適當的條件下,私營公司會成為國家的武器。他們會欣然服從,以保證公司業務的正常運行和員工薪水的正常發放。
應對「海倫」颶風最嚴重影響的人們面對的是失去了原本習以為常的舒適生活,需要克服許多令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就我而言,這讓我重新思考了一些問題。隨身攜帶現金是個好主意。儲備幾袋零碎銀幣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好家裏備有足夠的毛毯。
最重要的準備方式是擁有強大的朋友圈。最終事實將證明,人與人之間形成的紐帶要比電網更持久,更靠譜。
作者簡介:
傑弗里·塔克(Jeffrey A. Tucker)是總部位於德薩斯州奧斯汀(Austin)的布朗斯通研究所(Brownstone Institute)的創始人兼總裁。他在學術界和大眾媒體上發表了數千篇文章,並以五種語言出版了10本書,最新著作是《自由抑或封鎖》(Liberty or Lockdown, 2020)。他也是《路德維希‧馮‧米塞斯文集》(The Best of Ludwig von Mises, 2019)一書的編輯。他還定期為《大紀元時報》撰寫經濟學專欄,就經濟、技術、社會哲學和文化等主題廣泛發聲。
原文:When the Electricity Die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