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1世紀,人工智能、基因研究、衛星監察技術等科技突飛猛進,令到很多人文學科出現巨大變化。以考古學為例,以往這門學問是文科學生的天下,但現在的考古學家必須掌握最新科技才能有突破性發現。
近年很多埋藏在森林裏的南美古城得到發展,全賴有新的衛星監察和全球定位系統技術。近日另一個例子是,由日本山形大學考古學教授阪井正人率領的研究團隊與美國萬國商業機器(IBM)合作,利用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近半年內在秘魯的納斯卡線再發現303個神秘符號,其中包括戴著頭飾的人形、被割下的頭顱、虎鯨、鳥類,蜘蛛,以及植物等。如何「解讀」這些神秘符號,成為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的挑戰。
秘魯的「納斯卡線」之所以成為南美神秘學的經典例子,原因是由碎石塊砌成的各種符號,在地面根本看不出來,必須在高空的視角才能顯現。「納斯卡線」是秘魯航空人員在偶然機會被發現的,由此也帶給考古學界兩個難題:(一)古代人類沒有飛機、熱氣球,他們是用甚麼方法堆砌這些只能在空中才能看到的大型鳥獸符號?此外,符號所代表的動物也不是全屬於當地的,古代印卡人如何知道?(二)符號是在曠野沙漠,難道創造它們的土人知道將來會有人坐飛機看到這些符號?當然,最大的疑問是,這些鳥獸符號背後有甚麼意思?
由於沒有文字、文獻的佐證,考古學家連「納斯卡線」何時開始建造也沒有十足把握,只能靠周邊的古代陶器遺蹟和化石樣本推算,它大概分兩階段,從公元前350年至公元七世紀之間建成。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它在更早的時間建造的可能。奇怪的是,第二階段建造的技術水平竟然較第一階段粗糙。
正因為「納斯卡線」有太多未解之謎,留給「另類考古學家」(或「偽考古學家」)很大空間作天馬行空的猜想、推測,其中最著名的是瑞士作家Erich von Daniken 。他在《眾神的戰車》這本書作出大膽推斷,「納斯卡線」和其它古蹟(包括各地的金字塔古建築物)都是上古到訪地球的外星人留下的遺蹟。這樣的言論必然受到主流學術界的猛烈攻擊。事實上,von Daniken 提出的證據並不充份。為「納斯卡線」作了長期研究和保育工作的德國女數學家Maria Reiche以諷刺的口吻指出,「如果外星人要靠『納斯卡線』找到飛碟降落地點,他們恐怕要迷路了。」
儘管如此,上古時代有外星人到訪地球的理論至今至仍然流行。此外,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納斯卡線」和英國巨石陣等古建築,其實與古代觀星活動有關。史前人類的強烈觀星興趣又是否和外星文明有關呢?◇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