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將金融行業視為資本主義模式而加以清洗,同時又要發展所謂「新質生產力」,最終結果可能是一事無成。

專家解析中國券商的實質

近年來,中共當局開始對金融行業大清洗,並以反腐為名義。根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中國金融系統受到審查的幹部人數約77人,2023年猛增至104名;截至今年9月10日,據第一財經統計,今年以來已有67位金融業人士接受調查。

彭博社報道,自8月以來,當局已拘留了至少三名不同證券公司的頂級投資銀行家,讓整個行業感到寒心。知情人士透露,海通證券和其它國有券商最近要求員工上交護照。一些員工被告知,監管機構正在審查首次公開招股和其它融資活動,隨時可能被傳喚接受問話。

持續的清洗帶來了行業恐慌,大陸A股上市公司掀起「高管辭職潮」,據不完全統計,從8月份到現在,27個工作日,A股上市公司已經發布了超過了1100份辭職公告。

就在中共當局清理金融領域之際,天津農商銀行董事長自殺,曝光了中國小銀行面臨的困境。圖為天津市市中心。(STR/AFP/Getty Images)
就在中共當局清理金融領域之際,天津農商銀行董事長自殺,曝光了中國小銀行面臨的困境。圖為天津市市中心。(STR/AFP/Getty Images)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對大紀元表示,中國沒有西方那樣的投資銀行家,中國叫做券商,嚴格地說就是權力推舉上去的高管。

他指出,中國券商與全世界所有券商都不同,美國券商往往有投資功能,又做銀行又做投資,也有很多私人銀行、私人券商。但中國是不存在,中國券商純粹是中介業務,基本上都是國企央企,都屬於計劃經濟體系。所以中國所謂的投資銀行家,並沒有學到多少西方經濟學,都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計劃經濟混在一起雜七雜八的學術。只是政治官僚,普遍存在貪污腐敗、權力尋租、能力不足的問題。

黃大衛認為,中國所有的券商都像中石油、中國煙草一樣,歸根到底就是依靠特權、依靠牌照、經營壟斷,白手套跟官僚的結合,去坑股民騙投資的模式,對整個社會不單止沒有起到促進作用。

「一般股民不能直接去投資,都是通過券商這種官僚機構去做,它往往造假各種報告去忽悠老百姓,就像羅馬角鬥場上的紅衛兵,天天唱讚歌說羅馬角鬥場好,羅馬角鬥場英明偉大,大家都去角鬥場去跟獅子老虎去拼,蠱惑老百姓,天天唱紅歌,不說真話。這些券商還說,你虧了錢是自己能力、運氣問題,從來不會叫你去發現這是一個制度問題。」

黃大衛認為,北京是按照列寧模式,每年都要清洗不同行業5%,但是清洗不是為了這個行業發展更好,而是讓他們懼怕中央集權,為了中央集權的鞏固。

金融業敗象頻現

過去幾年來,中共黨魁推行「共同富裕」,反對不平等和金融精英的過度放縱,金融專業人士被減薪,在某些情況下,獎金也被取消。

去年私募大佬包凡失蹤並疑似被拘留,給整個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2023年3月,中共還徹底改革了金融監管框架,明確黨管金融,表明金融體系的功能更多是「公共事業」,而非市場化的商業體系。

在這樣的框架下,中國的金融機構將面臨更廣泛、更嚴格的監管環境,如今金融業榮景不再。

曾經對標華爾街頂尖投行中金公司市場主導的信念已經消失了。彭博社報道,現在中金公司內佩戴共產黨員徽章的隊伍日益壯大。而在過去,在金融圈共產黨員曾經是一個被視為禁忌的話題,一些銀行家拒絕入黨。

曾是中國最熱門的專業的金融和經濟學,現在也不再是中國最聰明學生的首選,北京大學經濟學和金融學招考分數也遠低於十年前;相比之下,電腦科學和製藥行業的分數要求有所提高。

一些準備投身金融領域的畢業生開始參加公務員考試,即使那些堅持從事金融行業的人也謹慎行事,湧向相對穩定的國有銀行、國企和央企,這些企業現在被認為更穩定,尤其是在金融業動盪的時候。

中共新一輪機關改革,金融領域改革後的架構退回到了20多年前。而中共在經濟上已經被質疑倒退了20年。圖為示意圖。(LIU JIN/AFP/Getty Images)
中共新一輪機關改革,金融領域改革後的架構退回到了20多年前。而中共在經濟上已經被質疑倒退了20年。圖為示意圖。(LIU JIN/AFP/Getty Images)

台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對大紀元表示,最近中共提到國家戰略要高於過度追求利潤,非常匪夷所思,幾乎所有國家都不會聽到這樣的話,行業要獲取利潤,是透過市場競爭來做到的,但是一個國家現在居然是去抑制利潤過高的行業發展。

「無論是在歐美、日本,通常金融業都是高獲利和高薪的行業,但是在中國,在所謂共同富裕政策之後,只要是高獲利行業,通常都會受到特別的注意。」他說,「某種程度有點把金融業人員視為寇讎,賺更多的錢好像非常罪惡。在這樣特別奇怪的體制之下,也導致很多金融人士都覺得躺平是比較好的選擇。」

在金融大清洗的同時,大陸A股股指跌跌不休,近日一直徘徊在2700點左右;券商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合併,反映了行業的蕭條。

邱俊榮表示,金融業很大程度上跟房地產互生共榮,現在房地產市場萎靡不振,大家老早就預測到未來可能會有一波很可怕的金融危機。

他說,過去這些年,即使是疫情衝擊,幾乎所有國家的股票市場都翻了好幾番,只有中國股市疫情前還有三千多點,現在反而只有兩千多點,整個狀況非常危急。無論是中國國內或海外的投資者,對中國股票失去興趣和信心,資金不斷地外移,中國股票市場幾乎處在沒有動能的情況,整個證券業合併或倒閉的情況,恐怕才是剛開始而已。

邱俊榮表示,合併現象通常在市場狀況不好的時候特別容易發生,如果證券市場處於榮景的話,大家都有錢賺,合併不太容易發生。國泰君安去跟海通合併,基本上是在救海通,避免海通破產倒閉引發更大的危機。

「現在金融業不好的情況之下,過去很多千萬年薪的分析師,大概工作都不保了;連過去作為金融業保障的處理壞帳資產管理公司,都快要活不下去了;很多銀行倒閉,很多證券業不太能夠經營下去了,如果金融業連鎖危機爆發的話,恐怕對中國經濟會有更嚴重的傷害。」

惡果浮現

當局強調「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性,同時清洗金融業,這可能扼殺中國初創企業的創新精神。

《金融時報》報道, 2018年風險投資的高峰期,中國成立了51,302家初創企業。到2023年,這一數字已降至1,202家,今年的水平可望進一步下降。

三位風險投資高管估計,國有基金目前佔市場資本的80%左右。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創新專家表示:「在反腐時代,國家接管了這個行業。這與風險投資公司從事高風險、高潛力項目的精神相矛盾。」

據公開文件和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紅杉資本、高瓴投資等中國知名私募基金,要麼增加了海外投資,要麼更積極地在美國和歐洲等市場尋找交易機會。

黃大衛表示,金融服務業在現代經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很多新技術新產品都普遍存在沒有資金的問題,但社會資金找不到合適的對象,金融服務業就相當於把整個社會資源做一個更加合理的組合。

邱俊榮表示,西方常常講,實體經濟像骨幹和肌肉,金融業像血脈,實體經濟必須要有血液來輸送養份,才能使得整體經濟的骨幹和肌肉活躍起來。現在中國偏重新三樣,不斷注資實體經濟,但要注資,如果缺乏了金融管道,實體經濟發展會非常困難。

邱俊榮表示,中共政府非常強調製造業,但製造業又沒有辦法全面發展,只能儘量發展沒有被美國卡脖子的產業。現在中國經濟就靠少數可以獲利的產業,整體經濟非常不健康,即使是新三樣現在也都積極在海外投資,在國內創造的就業崗位非常小。外貿依賴少數特定的產業,而這少數特定行業都是大幅靠政府補貼,在市場上獲利的能力非常低,其實是不會賺錢的。

邱俊榮表示,房地產幾乎無法起死回生,會慢慢地沉淪下去,也會帶動了中國消費的低迷。因為中國人大概60%財產放在房地產上,20%放金融資產上,但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這麼糟糕,大部份人事實上處於不敢花錢的狀況,所以消費非常低迷,內需幾乎也是救不起來。

「現在很多經濟學者對中國未來的前景是看壞的,如果沒有適當的政策去振衰起弊的話,通貨持續緊縮,消費低迷,投資不振的情況恐怕還會持續下去。」#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