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日前公布「幸福設計」指引,作為日後新建公營房屋及現有屋邨翻新的參考和設計依據。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今(4日)撰文,批評政府不值得在公屋輪候時間太長、財赤下花心思去搞「幸福設計指引」,「這類形象工程應該可免則免算了」。他並批評大學生申公屋「太沒有志氣」,認為公屋的幸福感「始終應該留有餘地」,居民才會為遷往更美好的居住環境而努力奮鬥。
施永青在旗下報章撰文,題為「公屋先要加快興建而非增加幸福設計」,直言現時社會最需要的「不是這些小修小補」,而是要縮短輪候公屋的時間,讓更多居住環境惡劣的基層市民可以及早「上樓」。
他更引用英國哲學家卡爾‧波普,認為政府的工作應首先放在減輕人民的痛苦上,而不是去為人民謀幸福,因為痛苦比較容易確認,如缺衣乏食;但何謂幸福因人而異,「幸福,就留給人民自己去追求算了」,並指出現實是自己爭取得來的幸福才感覺特別美好,由別人提供的幸福,「就不會感覺太矜貴,幸福感相對有限」。
批大學生申公屋「太沒有志氣」 公屋居民要不滿足才奮鬥
施永青指出,政府的資源有限,主張房屋局還是要集中力量,加快興建公屋,「搞幸福設計,屬錦上添花性質,在政府財政有盈餘的時候,或可以不妨一試,只可惜現時政府財赤嚴重,這類形象工程應該可免則免算了」。
他進一步提到,近年常聽聞有大學生未畢業已入表申請公屋,並以能入住公屋,「視作人生一項重大成就」,批評「這樣的大學生實在太沒有志氣了,只望索取政府福利的人,只會成為社會的依賴者,怎能期望他們將來可以為社會作出貢獻」。
施認為,公屋的幸福感始終應該留有餘地,住在公屋的人才會感到不滿足,他們才會為遷往更美好的居住環境而努力奮鬥,「一個連大學生也想入住公屋的社會,是不會有美好前途的」。
指引包括建立設施及社區支援等
房屋局和房委會在2日公布「幸福設計」指引,涵蓋八大幸福概念,包括「活力健康」、「綠色生活」、「樂齡安居」、「跨代共融」、「家社互聯」、「城市連結」、「增值上流」和「地方形象」,及一本空間指南。指引解釋由上述概念,衍生而成的超過50個幸福策略及170多個設計建議。
政府在網上公布指引的概要,提到比較具體的措施,包括建立適合不同年齡層和能力的運動遊樂場所;每隔約50米設置座椅,供有需要人士長距離步行間休息使用;創建多元共融環境,促進跨越年齡、傷健和文化背景的鄰里連結;讓不同政府部門、議員辦事處和社福機構在多功能空間內安排活動;創建有利環境,讓居民得到各類服務機構提供的社區支援,讓其發揮潛能,增強向上流動的信心;凝聚社區歸屬感,鼓勵居民愛惜和保護公共設施及屋邨環境,塑造正向形象等。
政府表示,整套「幸福設計」指引會於9月12日的專題研討會中發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