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差、店舖結業潮下,香港民意研究所最新的調查顯示,相比一年前,受訪市民表示最關心經濟問題比率顯著上升15個百分點,創2009年6月以來新高;表示最關心民生問題比率則顯著下跌10個百分點,創2008年12月以來新低。另外,表示最關心政治問題的比率輕微下跌4個百分點。
香港民研於8月8至20日,以網上調查方式訪問「香港民研意見群組」成員有關政府民望和社會狀況等問題,並於昨日(29日)發表「市民最關心問題質性意見分析」。問題先描述過去一年最關心經濟、民生及政治問題比率的變化,然後邀請被訪者估計導致相關變化的原因。最後,相關問題得到566名12歲或以上被訪者回應。
就市民更加關心經濟的原因,民研歸納內容,並得出受訪市民估計關心經濟比率顯著上升的原因,關鍵字「政府」及「結業」則分別出現了63及25次,「疫情」亦出現25次。
香港民研歸類部分受訪者的意見,是認為出於「個人經濟掙扎與日常生活的顧慮」。有受訪者指出,國安法導致投資者失去信心、緊張的政治局勢導致人才和資金紛紛逃離香港;並有人指出政府對國家安全的重視,掩蓋了經濟復甦的努力。又有受訪者指出港人習慣北上消費;市民亦普遍存在對失業和財務不穩定的恐懼。
民生關注跌 意見:懼威權、傳媒少報道
至於市民估計「最關心民生問題比率顯著下跌」的原因,調查中關鍵字「經濟」及「政府」最常出現,分別有116、107次。
香港民研歸類部分受訪者的意見,是認為出於對「政治幻滅與冷漠」。有受訪者指出,原因是由於擔心發表意見會引起反響,因此不願意討論社會議題;威權主義的觀念使公民不願參與社會討論;並有意見稱許多人認為在當前的政治氣候下,他們的聲音是無效的;又有人表示是因媒體報道減少,造成對社會問題的錯誤安全感;亦有人稱因生活費用不斷上漲,分散了對其他迫切問題的注意力。另外有人指出,對政府效能的失望降低了對生計討論的興趣;移民潮亦減少港人對社會議題的參與。
關心政治微跌 意見:無力感
另外市民估計「最關心政治問題比率輕微下跌」的原因,關鍵字「政府」及「國安」最常出現,分別有53、50次。「國安法」亦有44次。
香港民研歸類部分受訪者的意見,是認為出於「公眾對政治的絕望和冷漠情緒」。市民估計最關心政治問題比率輕微下跌原因,包括擔心法律後果,人們在討論政治時更加謹慎;亦有人稱普遍人認為政府忽視公民,增加他們的無力感。另外,有人表達公民認為參與政治最終是徒勞無功,因此政治冷漠變得正常;並有人指出為關注政治的人都隨移民潮離開。另外有意見提到,現時經濟問題蓋過政治議題,許多人以生存為優先。
楊健興:社會多項問題潛伏 成危機根源
資深新聞工作者楊健興指出,市民更加關心經濟的原因,顯示出他們的憂慮,因素並非只有經濟的因素,亦關乎世界局勢、政府在振興經濟的能力。他表示,結業潮下核心商業區中環的商業大廈和商舖大量空置、大企業裁員,令市民更擔憂。
至於民生方面,楊稱未見到本屆政府就民生的工作,令情況有明顯改善。雖然當局舉辦不少改善社會氣氛的活動、盛事,例如多啦A夢巡迴展,但是未必能改變香港民生的根本問題,問題仍潛伏在社會中。
政治方面,楊認為當局未有處理過往政治上的矛盾,香港與中央、香港內部的分化等問題仍然存在,並已經成為紮根的問題。雖然現時「表面上已經處理了」問題,例如23條已經立法、改變選舉制度、「普選已經不再講」,過往政治上兩派對壘不再,他認為對不少人而言「政治已經不關他們事,他們為何要關心政治問題?」但是指出選舉投票率低等現象,代表問題潛伏,成為危機的根源。@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