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名演員、也因《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這部名片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的安東尼鶴健士(Anthony Hopkins),以及曾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獎的愛瑪湯遜(Emma Thompson)兩大巨星主演的《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這部電影裏,有這樣的場景:忠心的管家被主人的政界菁英朋友叫去作實驗,他被問道:「英國償還美國債務,這與對美貿易衰退有無關連?」管家答說:「這,我答不上來。」接著又被問:「歐洲貨幣問題,可否靠法、蘇限武協議解決?」管家回答:「這,我也答不上來。」於是這幾位發問的菁英就下結論說:「這樣還談甚麼民主是服從多數?」因為廣大庶民顯然對國家大事是有很深鴻溝的。

經濟事務為何如此複雜難懂?

看了這一場景,讀者們的感受是甚麼?是感同身受覺得自己的渺小、無知,趕緊發奮圖強,追求知識以趕上時代?或者佩服專家們的經濟學問淵博,心悅誠服地依賴他們,信賴他們幫我們解決這等「國家大事」?或者更加察覺所謂的「經濟事務」確是千頭萬緒,專業化極深,應交給專家權威人士處理?就我來說,腦中則出現這些疑問:經濟事務為何成為國家大事?經濟事務為何發展成為如此複雜,非得具有專門知識者才可能理解?

這兩段對話裏,外債、貿易衰退、貨幣問題等等都是當今所謂的「總體經濟」課題,也是各種媒體天天出現的經濟新聞。一提到總體經濟就逃脫不了各式各樣的「政策」,而政策的擬訂往往屬於政客和專家事務。順手拈來,日本1990年代末期一再推出的「振興經濟景氣方案」,台灣千禧年前夕喧騰不已的「擴大內需方案」都是最明顯的例子,而世界各國一旦出現經濟景氣過熱或衰退,也一概將希望寄託於政府的各項政策,期盼政府祭出各種藥方來化解難題。儘管諸如此類的方案早已有黔驢技窮、治絲益棼的窘狀,但2008年金融大海嘯引發全球大蕭條,紓困、「印鈔救市」、QE2(二次量化寬鬆)還是紛紛出爐,還是政府祭出經濟政策,特別是印鈔票、低利率、大舉債。為甚麼政府會躍上總體經濟舞台當主導者?這非得由總體經濟學為何會成為「顯學」談起不可。

大體而言,經濟學始自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 1723~1790),本來沒有個體、總體的區分,所分析的是如何增進住民們的福祉,強調的是人際間分工、協作,市場和價格機能,至於政府的角色則在促進分工的順利進行,根本無所謂「主導」經濟事務,而經濟事務其實是每一個人的事。事情的轉變得追溯到1930年代那一場令世人永難忘懷的「經濟大恐慌」,在該事件下市場機能受到嚴重的污衊,看穿「人類短視特性」的凱因斯(J. M. Keynes, 1883~1946)趁勢提供操縱經濟體系各種奇妙工具給政府,以「創造有效需求」美名取得施行政策的合理性。此後政客與經濟學家就密切合作共同「精微細緻調節」(fine tuning)經濟體系的運作,藉由促進「經濟增長率」和增進就業這些神聖使命,堂而皇之地盡情揮灑。

凱因斯理論太迷人、難破解

凱因斯理論指出,實際社會供需失衡,尤其經濟蕭條時,價格極低且僵固,無法靈活調節,龐大的「超額供給」無法經由價格下跌來產生需求而消除,非得由政府來創造「有效需求」才可消化掉。這套理論經由完美的圖形和數學演算讓「教」和「學」都方便、明瞭,再因美國羅斯福的「新政」被認為就是凱因斯理論的應用且有效,讓大蕭條消失。如此一來,以凱因斯理論為核心的總體經濟學乃成為顯學,並且征服全世界,迄今不衰。

其實,凱因斯理論剛萌芽時,就有海耶克(F. A. Hayek, 1899~1992)領銜的奧地利(或奧國)學派提出異議,而對於1930年代世界經濟大恐慌,海耶克也早在1927年就預測到,因為他正確的診斷出「超額供給」的源頭,那就是:「超額供給或大量失業的出現,是因為勞動和其他各種生產因素在各業、各廠,以及各地之間的分配對其產品之需要的分配之間不能協調所致,之所以如此乃因『相對』價格和工資體系受到扭曲,扭曲的源頭就是政府使用了擴張性貨幣政策,因而創造出『人造』需求(包括產品和生產因素需求),使生產者和勞動者都做了『錯誤預期』,終使實際生產出來的產品及實際使用的生產因素都過量。此時政府決策者不但不及時停止這種虛假的擴張需求政策,反而更增強該擴張政策的應用,惡性循環的結果,不但使寶貴的生產資源流向低生產力之處,而且累積了大量的超額供給,一旦擴張政策停止,泡沫破滅之後就出現大衰退。

有人會問:怎麼不繼續擴張信用,讓虛假需求持續?答案是擴張量愈大、期間愈長、泡沫將愈大,禍害也將愈大。至於對政府獨佔貨幣發行的弊端和通貨膨脹的禍害、儲蓄的重要,以及「是供給創造需求,而非需求創造供給」等等導正經濟理論的聲音也時有所聞,而凱因斯政策縱使短期有效,長期將有後遺症出現,也早有警示。可是海耶克被凱因斯打敗,奧地利學派在經濟思想史中幾乎沒地位,而通貨緊縮被認為比通貨膨脹更可怕,貨幣被誤導、濫用,於是今日世界的天災人禍、N次衰退、N次風暴等等沒完沒了。

返還經濟學本質

這些正確的說法為何無法入人心?簡單卻無形的理念難言、難懂應是主因,雖然也有一些通俗的著作面世,還是難以言明,或許這本2010年出版的《為甚麼經濟會搞砸?》(How an Economy Grows and Why It Crashes)經濟寓言故事書會有不一樣的功效。它以說故事的方式、配以淺顯的漫畫,循序漸進描繪真實的經濟人生,明白點出凱因斯理論的出現正是敗壞關鍵,而且認為當前情勢、特別是美國危險至極,但如果能懸崖勒馬、勇敢地改弦更張,還是有救,妙方何在?請看書中的〈結論〉。本書看似寓言,卻非天馬行空,而且說服力極強。它不只一般人看得懂、應該看,最好還能作為中小學教科書,下一代才免於持續被教壞,不婚不育的「絕後」毀滅景象也不至於出現!#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