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盈盈」上周四(15日)誕下龍鳳胎,有人倡議發展「大熊貓經濟」,製作相關紀念品或食物,但是本報今午在旺角街頭訪問市民,他們均質疑成效。
從事工程的市民Paco質疑,香港遊客人數減少,「他們會不會為看熊貓,入海洋公園看?我覺得是幾大的問題」,並指大陸人可到四川看熊貓,不用特地到香港。對於本地人,他覺得小朋友會對熊貓比較有興趣,「成年人不會為看熊貓特地入海洋公園」,但是現時生育率低,進場看熊貓的人數成疑。
連同大陸即將送港的兩隻熊貓,香港將有6隻熊貓。Paco認為,可以減少數量,因為飼養成本高,「像蝕本生意」。
日本曾經向中國借來熊貓,引起熱潮;但是Paco認為,是因為當地本身並無熊貓,故能吸引人,但是香港本身已經有,受歡迎、效益或未太大。
市民:香港「氣虛血弱」
任文員的市民陳先生,對於熊貓經濟稱「做到就最好,你不要抱太大期望就無失望」,指香港消費弱,是結構上的問題,香港「氣虛血弱」,「不斷換藥都無用」,形容政府的措施猶如「貼膠布」,「標都治唔到」;即使政府的措施有效,「都是一浸(一輪),之後都沒有」。他舉例之前政府安排放煙火,稱是「盛事」,但是「燒完一浸(一輪),(旅客)就走晒」。樓市「撤辣」後,亦未能挽回跌勢。
他並質疑政府搞過多項活動,「有邊樣有效?」,認為政府應減少不必要開支,例如向旅客派優惠,「佢要來就來,不來派(錢)都不會來」。
教師:政府像「技窮」
對於官員看好熊貓帶來的效益,教師鄭女士回應「因為無嘢搞啦嘛!」,政府好像「技窮」,之前的「夜繽紛」之類「已經好像無晒聲氣」。
政府計劃用公帑加建熊貓館,鄭認為政府應該養育牠們,但是質疑效益,「如果要花一大筆經費下去供養牠們,未必划算」,「幾多年後回到本,都是問題」。
從事建築的李先生稱,不覺得政府能做得到「大熊貓經濟」,養6隻熊貓的成本,加上熊貓館的開支,會有甚麼好的回報,「買熊貓公仔,有幾錢收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