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隱居山林,否則你無法逃離四處都是建築物的環境。

意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說過:「你可以停止閱讀一本爛書,關掉難聽的音樂,但你無法對自家門前那棟醜陋的高樓視而不見。」

建築物經常以一種微妙又難以捉摸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足見建築師的筆要比利刃銳利得多。

國家城市藝術協會(National Civic Art Society)主席賈斯汀‧舒博(Justin Shubow)向大紀元表示,「國家的城市建築應該體現最高的理想。至少設計得當時,公共建物能體現出我們是甚麼樣的群體以及希望成為甚麼樣的群體。」

華盛頓國會山莊(Capitol Hill)和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的鳥瞰圖。美國的開國元勛以古典和基督教的價值觀建立國家,當然國家的建築理應反映此種精神。(公有領域)
華盛頓國會山莊(Capitol Hill)和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的鳥瞰圖。美國的開國元勛以古典和基督教的價值觀建立國家,當然國家的建築理應反映此種精神。(公有領域)

2021年1月6日,我們都目睹美國國會大廈遭到襲擊,當時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政客們也都在談論這座民主聖殿遭到褻瀆。

「如果美國國會大廈的設計風格是粗獷主義(brutalist),我想就不會有人說它被褻瀆了;畢竟你不必褻瀆粗鄙、水泥裸露的設計。」舒博先生表示。

「現代建築」盛行於1950、60和70年代。美國總務署(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GSA)建造了六百多座聯邦建築,其中有許多都屬當時新穎的粗獷主義風格,提倡抽像的鋼筋混凝土建物。在總務署影片區「民主設計:聯邦建築指導原則」(Democratic by Design: Guiding Principles for Federal Architecture)裏可以看到那些建築,以及聯邦建築師陳述他們自1962年以來一直遵行的原則。影片清楚對比了開國元勛制定的古典建築標準與現今壓倒性的現代主義設計偏見。

「我們蓋的建築就像是人體的結締組織,把我們連結成一個國家。」影片開頭的旁白說道。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一個國家的建築風格怎麼可能存在如此巨大差異——古典與進步(progressive)——這對我們個人和國家有何影響?

我們的古典首都

美國的開國元勛們以古典和基督教哲學原則創建了國家。湯瑪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給法國藝術家皮埃爾‧朗方(Pierre Charles L’Enfant)的信中表示,國會大廈的建築應以「通過數千年認可的古代典範」為設計基礎。

舒博先生解釋說,傑斐遜在設計維珍尼亞州議會大廈(Virginia State Capitol)時,替美國政府建築定下基調。議會大廈是一座古典設計,靈感來自法國尼姆(Nimes)的一座古羅馬神廟「方形神殿」(Maison Carrée)。

維珍尼亞州議會大廈,大約建於1865 年。湯瑪斯‧傑斐遜和法國建築師夏爾-路易‧克萊里索(Charles-Louis Clérisseau)以法國尼姆的一座古羅馬神廟「方形神殿」為靈感設計了這座建築。圖片保存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版畫與繪圖部門」(Prints and drawings division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公有領域)
維珍尼亞州議會大廈,大約建於1865 年。湯瑪斯‧傑斐遜和法國建築師夏爾-路易‧克萊里索(Charles-Louis Clérisseau)以法國尼姆的一座古羅馬神廟「方形神殿」為靈感設計了這座建築。圖片保存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版畫與繪圖部門」(Prints and drawings division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公有領域)

法國尼姆的「方形神殿」。(Shutterstock)
法國尼姆的「方形神殿」。(Shutterstock)

古典藝術家麥可‧柯蒂斯(Michael Curtis)告訴大紀元,美國建造了三座神殿,分別代表三個哲學問題:知識問題(美國國會圖書館)、行為問題(美國最高法院)和治理問題(美國國會大廈)。

「這些是關於真、善、美的基本問題。」柯蒂斯說,「我們在宇宙中的甚麼位置?我們如何解決這些知識、行為和治理等基本問題?」

柯蒂斯先生在他的著作《華盛頓特區的古典建築和紀念碑:歷史與指南》(Classical Architecture and Monuments of Washington, D.C.: A History & Guide)中寫道:「你會發現,那些符合建國原則的建築是優美、慶典、莊嚴、貼近人性且符合人民所需的盛衰興敗的感受的。然後你會注意到,那些符合科學進步主義原則的建築卻站在人性的對立面,它們是以國家為尺度,而不是為人民設計的。」

裝飾華麗的「青年和老年牌坊拱門」(Youth and Old Age Archway)通往國會圖書館湯瑪斯‧傑斐遜大樓(Library of Congress Thomas Jefferson Building)的主閱覽室。拱門左側的拱肩(spandrel)呈現一位年輕人在讀書求知,右側則是一位年長的智者在思考人生。(Shutterstock)
裝飾華麗的「青年和老年牌坊拱門」(Youth and Old Age Archway)通往國會圖書館湯瑪斯‧傑斐遜大樓(Library of Congress Thomas Jefferson Building)的主閱覽室。拱門左側的拱肩(spandrel)呈現一位年輕人在讀書求知,右側則是一位年長的智者在思考人生。(Shutterstock)

國會圖書館湯瑪斯‧傑斐遜大樓內精緻的美術學院派建築(Style Beaux-Arts,音譯為布雜藝術建築)與大廳的華麗細節。(Doug Armand/Stone/Getty Images)
國會圖書館湯瑪斯‧傑斐遜大樓內精緻的美術學院派建築(Style Beaux-Arts,音譯為布雜藝術建築)與大廳的華麗細節。(Doug Armand/Stone/Getty Images)

例如,美國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就是以羅馬大教堂為靈感設計。要進入法院大樓前,遊客必須先走上階梯,階梯上層兩側各有一座雕像《法律權威》(Authority of Law)和《正義沉思》(Contemplation of Justice)。遊客接著來回穿梭在高聳的石柱間,柱頂是山形牆(pediments)設計,上面的浮雕呈現自由、秩序、權威等意象。裏頭的每一個裝飾元素,從飾帶到半身像,都在強化正義的基本美德。

談到這棟建築,柯蒂斯先生寫道:「我們應該感受到法律的威嚴,而我們確實有感受到。」

舒博先生解釋說,民主黨任命的聯邦法官傑弗瑞‧加萊特(Jeffry H. Gallet)甚至寫了一篇文章,述及大眾在古典建築法院裏的舉止比在現代風格的法院裏加更端莊穩重,行為更加良好。

美國最高法院。(Shutterstock)
美國最高法院。(Shutterstock)

建築師和藝術家都希望美國最高法院設計的每一個元素都能提醒那些進入法院的人要有正義感。西側立面上的銘文寫著:「法律之前,人人平等」(Equal justice under law)。(Shutterstock)
建築師和藝術家都希望美國最高法院設計的每一個元素都能提醒那些進入法院的人要有正義感。西側立面上的銘文寫著:「法律之前,人人平等」(Equal justice under law)。(Shutterstock)

1935年,詹姆斯‧厄爾‧弗雷澤(James Earl Fraser)創作的雕塑《正義沉思》(Contemplation of Justice)位在美國最高法院入口處台階旁迎接訪客。正義女神一手放在法律寶典上,另一手握著一尊蒙著眼睛的正義雕像。(Shutterstock)
1935年,詹姆斯‧厄爾‧弗雷澤(James Earl Fraser)創作的雕塑《正義沉思》(Contemplation of Justice)位在美國最高法院入口處台階旁迎接訪客。正義女神一手放在法律寶典上,另一手握著一尊蒙著眼睛的正義雕像。(Shutterstock)

所謂「進步」建築

1901年,負責聯邦建築的美國財政部表示,古典建築應該是聯邦建築的預設建築。然而就在1962年,美國聯邦建築發生了長久性的改變。當時聯邦辦公空間特設委員會執行助理丹尼爾‧派翠克‧莫尼漢(Daniel Patrick Moynihan)寫了一頁題為「聯邦建築指導原則」(Guiding Principles for Federal Architecture)的指令向總統報告。

莫尼漢的指導原則規定,政府建築不應有官方風格,且建築設計應該由建築師提交給政府,而不是反其道而行。

舒博先生說:「政府允許現代主義建築師決定建築設計的樣式,迄今為止在業內依舊佔主導地位。這其實是一種權力運作,而這樣的運作至今仍在進行。」

他強調,莫尼漢的「聯邦建築指導原則」從未編入法律或制定成行政命令。但現在負責聯邦建築的總務署卻把它當作指令奉行。

1968年,匈牙利籍德裔建築師馬塞爾‧布羅伊爾(Marcel Breuer,1902─1981年)遵循莫尼漢的指導原則,設計了10層高的羅伯特‧韋弗聯邦大樓(Robert C. Weaver Federal Building),該大樓是華盛頓住房與城市發展部(HUD)總部。舒博先生說,該大樓是一種粗獷主義設計,「給人一種枯燥、充滿壓迫、官僚味十足的感覺」。

羅伯特‧韋弗聯邦大樓建於1968年,屬粗獷主義風格的建築,是住房與城市發展部的總部。前住城部秘書傑克‧坎普(Jack Kemp)形容這座建築是「十層高的地下室」。圖片保存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版畫與繪畫部門」。(公有領域)
羅伯特‧韋弗聯邦大樓建於1968年,屬粗獷主義風格的建築,是住房與城市發展部的總部。前住城部秘書傑克‧坎普(Jack Kemp)形容這座建築是「十層高的地下室」。圖片保存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版畫與繪畫部門」。(公有領域)

兩位住城部秘書表達了對這座建築的厭惡。民主黨員肖恩‧多諾萬(Shaun Donovan)表示,「這座建築在華盛頓遭受最多謾罵,理由充份」,共和黨員傑克‧坎普將其形容為「十層樓的地下室」。造訪者評論說,要找到這座毫無特色可言的建築入口相當困難,甚至在進入大樓前就感到不舒服、令人困惑和格格不入。

現代建築師知道他們的設計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影響。

瑞士籍法裔建築師夏爾-愛德華‧讓納雷-格里斯(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Gris,1887─1965年),綽號勒‧柯比意(Le Corbusier),曾說過:「我將自己安置在一個沒有窗戶只有冷氣機的辦公室裏,就像牢房一樣。我的訪客也有同感,說話變得簡潔明瞭。」

勒‧柯比意是現代建築,包括粗獷派建築的先驅。

相較之下,舒博先生強調,阿拉巴馬州2011年完工的希臘復興式(Greek-Revival)塔斯卡盧薩聯邦大樓和法院(Tuscaloosa Federal Building and Courthouse)屬現代主義霸權下的例外。塔斯卡盧薩的這些聯邦建築是如何逃脫現代主義的桎梧?阿拉巴馬州共和黨參議員理查德‧謝爾比(Richard Shelby)向總務署表示,他想要一座古典的法院。2023年9月15日,這些建築物更名為理查德‧謝爾比聯邦大樓與法院(Richard Shelby Federal Building and Courthouse)。

共同參與建築構思的阿拉巴馬州北區首席地方法官史考特‧庫格勒(L. Scott Coogler)為了紀念這一刻,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新古典主義設計給予法官和陪審團靈感,當然數十年後也將如此。」

理查德‧謝爾比聯邦大樓與法院,位在阿拉巴馬州塔斯卡盧薩(Tuscaloosa),2011年建造完成,體現古典建築風格。(Shutterstock)
理查德‧謝爾比聯邦大樓與法院,位在阿拉巴馬州塔斯卡盧薩(Tuscaloosa),2011年建造完成,體現古典建築風格。(Shutterstock)

舒博先生說:「我認為讓美國人覺得我們仍處於第一共和國時期很重要。也就是說,我們的政體自建國以來並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

公眾在參觀傑斐遜紀念堂和林肯紀念堂(Jefferson and Lincoln Memorials)等典型的美國建築時,會看到傳統的延續。舒博解釋,傑斐遜紀念堂和美國最高法院大樓都是在近代建造的,它們的風格與美國國會大廈完全協調。

傑斐遜紀念堂在羅斯福的爭取下採用古典設計。(Shutterstock)
傑斐遜紀念堂在羅斯福的爭取下採用古典設計。(Shutterstock)

建築提升

2020年,美國國家公民藝術協會(National Civic Art Society)僱用哈里斯民調機構(Harris Poll)調查美國人對聯邦建築的偏好,發現72%的美國人喜歡聯邦辦公大樓和美國法院都採用的傳統建築設計。這項民調涵蓋了所有人口群體的絕大多數,包括社會經濟地位、政黨、種族和民族。

許多政客都在推動復興開國元勛對聯邦建築的期待。2020年,特朗普總統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鼓勵設計優美的聯邦公共建築」( Promoting Beautiful Federal Civic Architecture)。儘管祖拜登總統上任不久後就取消該命令,但2023年的兩項法案已把該行政命令納入政策。

2023年6月13日,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向美國參議院提出《2023年美化聯邦公共建築法案》(Beautifying Federal Civic Architecture Act of 2023)。與此同時,印第安納州共和黨眾議員吉姆‧班克斯(Jim Banks)向眾議院提出了一項同名配套法案(H.R.3627)。

兩項法案都表示,「聯邦公共建築應該——提升與美化公共空間,鼓勵人類精神,推崇美國地位,贏得大眾尊敬,視覺上可辨識為城市建築;並酌情尊重區域建築遺產。」

法案要求古典和傳統建築成為全美聯邦公共建築的首選風格,以及成為華盛頓聯邦公共建築的預設風格。根據新法案,在選擇建築公司和設計風格之前必須採公開諮詢。

舒博先生指出,2023年政府問責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發布聯邦建築報告後,總務署同意改變其流程與步驟,要求聯邦公共建築設計決策應該徵求公眾意見。這點非常重要,古典藝術家柯蒂斯先生表示,因為「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時,你就走進一位藝術家的思想,就像是活在他們的思想中那般」。

「建築可以帶給人永恆、穩定的感覺,讓人相信真、善、美的存在,也可以帶來破壞,讓人士氣低落。」舒博先生說。

儘管我們無法改變建築環境,但我們可以向代表我們的公僕施加壓力,讓聯邦建築符合國家的最高理想,如同我們開國元勛當時所期待的那樣。#

原文:Why Beauty Matters, Even In Government Architectur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洛琳‧費里爾(Lorraine Ferrier)為《大紀元時報》撰寫美術和手工藝術品相關文章。關注能傳達美和傳統價值觀的作品,聚焦北美和歐洲的藝術家或工藝師。希望能為少數與鮮為人知的藝術和手工藝品宣傳,進而保存傳統藝術遺產。現居英國倫敦郊區,從事寫作。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