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的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城投)近年大量拿地卻極少開發,引發關注。專家表示,城投拿地,原來是為地方政府做地產維穩及解決土地財政問題,但在經濟下行和沒有市場等種種因素影響下,這些土地已成燙手的山芋。

城投近年大量拿地不開發 專家析原因

據《第一財經》7月27日消息,房地產諮詢及訊息服務公司克而瑞的研報表示,過去三年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城投)所拿到土地開工、開發的寥寥無幾,未開工面積近3.3億平方米,樂觀測算未來開工的佔比僅15%。

城投公司是城市建設投資公司的簡稱,起源於1991年,是中國各大城市政府投資融資平台,大多是不具備盈利能力,屬於事業單位或者國有獨資公司性質,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實現盈利。

據中指院數據,2022年按面積TOP100拿地企業中,地方城投公司有71個,是2021年同期的3倍多。另據克而瑞數據,2022年城投拿地面積佔到全國土地總出讓面積的一半以上。

數據還顯示,從2021年至2024年5月,30個重點一、二線城市成交的含宅用地中,有46%的地塊由城投公司競得(含合作拿地),拿地金額佔比也高達33%。從拿地幅數或金額角度看,城投公司均是佔比最高的類型。

近年中國經濟下行,特別是房地產行業持續疲弱,民營企業拿地積極性大幅下滑。國企拿地大幅增加。而城投平台雖然巨債纏身,開始取代大型房企拿地,這種反常情形令人關注。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對大紀元表示,城投公司過去三年拿到大量土地,而過去三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變化很大。

他認為,一開始這些城投公司拿地,是按政策的引導和政府的指令,要在房地產泡沫底下「托底」,穩住土地市場,主要是做土地儲備。但是目前看起來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在當局對房地產出台政策限制,特別是在習近平2020年要求「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之後,在所謂的「三道紅線」政策約束之下,使民營企業面臨融資困難,沒有辦法拿地開發。而城投公司依附著地方政府,在比較寬鬆的融資條件下,拿到很多的土地。

針對城投近年大量拿地卻極少開發,克而瑞認為「開發能力低」是硬傷。

孫國祥說,本來這些城投公司拿到土地之後,要逐漸推進基礎設施跟城市開發的項目,但目前看起來並沒有。純粹是地方政府透過土地出讓金的收入緩解財政壓力。另外,本來政府還希望能夠透過對這些土地的持有,能夠穩定市場,現在看來這些目的都沒有達到。

美國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對大紀元表示,這些土地是累積拿的,城投公司拿了地沒辦法開發,賣不出去,所以現在只能擺在這裏。

謝田表示,現在政府認為,土地握在手裏至少帳面上還是有價值的。「要保住自己的價值,要不然每年資產的估值,估不出來它要破產了。」

隱秘的城投債務問題有多大?

城投債務本身在地方債當中的比重一直受關注。外界認為,中共更大的債務風險是地方隱性債務(主要是城投債務),而且其沒有準確的數據,也沒有在官方的財政數據上顯示。

中共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地方政府債務餘額40萬億元。但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2023年8月就估計,中共地方政府債務累計高達94萬億元,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這是資產負債表外的負債。

地方融資平台被業界稱為中國金融系統的黑洞。中國銀行研究院此前的報告稱,地方融資平台的主體——城投平台債務高達幾十萬億人民幣,是將系統性衝擊中共金融穩定的「灰犀牛」。

城投債務本金多以「借新還舊」方式滾續,但債務利息部份則需償付。華泰證券表示,2023年,全國城投付息支出3.43萬億元,而2023年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為6.62萬億元。由於政府性基金收入存在城投托底拿地部份,且仍需扣除徵地、拆遷、補償等費用,預計仍有償付缺口。

謝田分析說,這種托底,跟中共託樓市一樣。中共託樓市是用行政的方式,不讓房子降價賣,托地價也是一樣,為保住自己手上的資產不貶值,資金都套牢在裏面,債務問題就來了。

「債還不出來了,但是已經到期了,那就再來一批新的貸款,把舊的還掉,新的貸款期限就可以延長了,但銀行是有更大的風險的,因為嚴格來講現在地價已經不如從前了,銀行再貸款應該貸不了那麼多。可能裏邊存在造假,反正都是共產黨的銀行,共產黨的城投公司,他們想辦法這邊虛報一下,那邊虛弄一下,房地產市場繼續惡化,資產繼續貶值,他們的資金很難解套,實際上早就應該破產了,就是互相撐著。」

孫國祥表示,城投大量拿地不開發,對房地產或者是金融業會帶來巨大風險。「這些大量土地的閒置,沒有辦法開發,會引發土地資源浪費和市場供需失衡的問題。」

城投債務對於金融市場的影響更加深遠。孫國祥表示,城投公司作為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可以透過發行債券等方式獲得資金,但是它透過借新還舊的方式滾續債務,導致金融機構對其貸款的敞口過大,一旦出現債務違約引發連鎖的反應,令市場對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的信心動搖,影響整體的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2024年後城投拿地降溫 分析:手上的土地象燙手山芋

華泰證券表示,2024年1月~5月,中指口徑全國土地出讓金7513億元,同比下降37%,城投拿地金額1784億元,同比下行16%,拿地放緩或主要因為平台現金流壓力增大,托底能力下滑。

今年初,中共國務院要求債務風險高的12個省市嚴控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以控制債務風險。

孫國祥表示,2024年以來的城投拿地有所放緩,主要是因為整個房地產在下滑,房子不好賣,再進行新的開髮根本沒有市場,現在只是透過城投公司來維持一個基本的房地產價格,避免房地產整體的崩盤。

謝田表示,城投公司成立當初是為了幫助土地財政。城投拿地也是以前拿的,現在不會拿了。「它拿在手上特別害怕降價,現在等於是爛在手上了,它沒有開工能力,銀行也不借給它錢,它也沒有市場。」

謝田形容,這些土地現在城投公司手上,像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或者是像燙手的山芋,丟又不捨得,不丟的話又燙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