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平機會最近有一張耐人尋味的海報,上面印有「包、剪、揼」圖案及「這遊戲有可能是性騷擾」的中英文字句,但包剪揼跟性騷擾到底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關係呢?網民於是紛紛猜測:「剪」代表那話兒,「包」象徵車頭燈,諸如此類。

昨天平機會終於向傳媒揭曉謎底:原來海報要表達的意思,不是「玩包剪揼就等同性騷擾」,而是說「即使簡單不過的遊戲,一旦牽涉性的元素,就可能構成對他人冒犯、侮辱或威嚇等不受歡迎行為」,旨在提醒迎新營大學生不要掉以輕心,玩得太過火。

平機會的海報設計雖然無厘頭,但成功引起注意也算是收到宣傳效果。儘管我不明白包剪揼如何扯上性騷擾,但當初看到海報又不感意外,畢竟這是一個敏感字眼無處不在的時代。不過就算「開放」如我,前陣子在台灣論壇看到一篇熱門帖文也有點傻了眼。

那帖文題為「說聲『晚安』,現在也變成性騷擾了嗎?」,作者提醒你今時今日「晚安」不能亂說,因為有人會視之為「性暗示」,稍一不慎,你就會蒙上「性騷擾」的惡名了。聰明的你,想得通「晚安」跟性騷擾的關係嗎?

原來按照中国大陸拼音法,「晚安」拼作「wan an」,每個字母代表一字:「wan」拆開即「wo ai ni」(我愛你),「an」拆開即「ai ni」(愛你),所以「晚安」拼音串起來就是暗示「我愛你,愛你」。若你對陌生人說「晚安」,就有可能被當成「約砲」邀請了。

很黐線嗎?但這種暗語不是台灣人發明的。早於十年前,中国網民已認真討論「晚安」的隱義和另類用法。他們認為在曖昧階段說晚安,再看看對方反應,就可揣摩到意中人的想法了。

類似「晚安」這類拆字式性暗示,其實古已有之。例如莎劇《第十二夜》中,管家Malvolio收到一封他以為是女主人寫給他的情信,便興奮不已地說:

By my life, this is my lady's hand: these be her very C's, her U's, and her T's(⋯)

他自言認出女主人的筆跡,「這些是她的C、她的U和她的T」——用中文理解可能莫名其妙,但你用英文思考,大聲唸出來,就明白是強調C、U、T三字,再加上中間那個唸作N音的and字,四個字母串起來,不就是CUNT(女陰)嗎?這當然是莎翁有心設計的性暗示。

但話說回來,連「晚安」這種日常用語也得提防,就未免令人心太累了。慶幸「晚安」這用法在香港從未流行,就算我現在說出來,相信大家只會得啖笑:一來港人說粵語,不用普通話拼音;二來這種示愛或「約砲」方式太老土,實在尷尬到冇朋友。有些台灣人現在卻以此為「禁忌」,不知道是否玩太多抖音、小紅書的後果呢?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