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二十屆三中全會周四(7月18日)閉幕,發表了《會議公報》。外界注意到,「習近平」的名字出現6次。分析人士認為,《公報》並未發布任何經濟刺激對策,都是空話套話。把這份公報拿到5年前也是適合的,撰稿者似乎「躺平」。

習近平名字出現頻率減少 《公報》都是空話套話

中共三中全會周四發布五千字公報,定調「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方向。

統計公報發現,「習近平」的名字出現6次,不及去年舉行的中共二中全會公報的9次,也與官媒會前高調讚揚習近平是「改革家」形成鮮明對比。

不過周三(17日),這篇讚揚習近平是「改革家」的文章在百度上也基本沒了蹤影。

對此,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前法律顧問杜文對自由亞洲電台說:「這次全會著重在黨,少提了他(習近平),這只不過是間接和直接的問題,也算是平衡某種不滿情緒。」

在二中全會公報中消失的「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表述,這次回到三中會議公報。

杜文還說,「剛剛看了三中全會公報,感覺與我們之前預料的沒有任何差別,沒有任何亮點和具體的舉措。

「公報強調了開放、民眾、法制、環保,包括應對房地產危機、地方債等問題,面很寬,但都是空話套話,缺乏具體的舉措和明確指向,沒有良好措施。」

公報撰稿人「躺平」?「這份公報拿到5年前也適合」

公報中所謂「提升內需、保障社會安全、改善醫療保健以及財富分配等等」。分析人士指出,這些改革目標,過去幾年經常出現在北京的官方文件中,並無太多新意。

目前,中國經濟處於疲弱狀態。地方債務、房地產危機、人口老齡化以及年輕人就業難,加之地緣政治緊張等一系列棘手問題,令許多中國人對前景缺乏信心。

此次中共三中全會會不會出台重振經濟活力的改革舉措,曾引起廣泛關注。

但是,澳洲蒙納士大學商學院教授史鶴凌對美國之音說,此公報通篇內容「令人失望」,對於如何提振中國消費者信心、應對外資出逃等外部挑戰,或揭示經濟新思路等重要方向付之闕如。

他說,撰稿者彷彿已「躺平」,完全沒在動腦子。

史鶴凌說:「把這份公報拿到5年前也是適合的,就是說,它根本沒有(針對)中國現在面對的經濟問題,做宏觀經濟方面的調整,而是像篇哲學文章,基本上就是老生常談。」

史鶴凌說,習近平雖喊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願景,以凸顯他與前幾任中共領導人的差異,但其實質內容之空洞,如所謂的「現代化」應指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度,但公報卻未做出任何可受公評的具體定義。

「改革」頻率多達52次 投資圈:公報不知所云

不過,五千多字的《公報》,「改革」一詞出現頻率多達52次,「開放」僅12次。公報還矢言,將於2029年、建國80周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

對此,史鶴凌說,這倒是個新的里程碑,但同樣缺乏具體的實施方案。

據美國之音取得的某中國境內投資者微信群的留言資料,似乎都對公報無感,一位投資者還留言說:「讀完(公報)之後也不知道要幹甚麼。」另一位投資者更諷刺道:「讀完之後,鼓掌就可以了,唯一能做的。」

《公報》並強調「要堅持黨中央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但多有分析,所謂「黨領導」就是「習領導」,擴大習的權力。

杜文說,「比較實的是確定了一個方向,就是要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賦予習近平和共產黨更大的權力。」

但是這個「方向」救不了經濟,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對美國之音分析,在「習思想」框架下,此公報的經濟論述難有新意,即使屢屢吹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難救中國的經濟頹勢。

葉耀元直言,習近平的經濟改革是「往回頭路改」,如國進民退、外資控管等方向,都重挫市場經濟。#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