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提前到2月下旬開,引來驚詫一片。嚴格來講,此會只是原版二中全會的替代品,並沒有破例。因二中全會開成了專門的修憲會議,當局只好拿三中全會補缺人事議題。
問題是,為甚麼中南海不在一次全會中解決掉修憲和人事兩個議題,而要分開兩次來解決呢?
一種合理的猜測是,修憲和人事議題都有點大。修憲是習思想、監察委、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三樣東西同時到位。人事議題,已不僅僅是國務院、人大、政協的高層人選,而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
正因為議題大,來自政治對頭的阻力也會相應升級。而習近平雖然大權在握,但兩件大事分開,逐個擊破,會更利於議題過關。於是,全會開會的格局就變成這樣了。
此前中共搞的機構改革,在文革後,大的有六次,分別在1982、1988、1993、1998、2003、2008年鋪開。平均五、六年一次,一般稱為國務院或政府機構改革。這次是時隔10年再提機構改革,而且升級為「黨和國家機構改革」。
從「政府」上升為「黨和國家」,其中一個可見的原因是,這次兩會要成立的監察委是與國務院平行的機構,用國務院或政府改革的提法已無法罩得住,所以需要搬出「黨和國家」的大帽子。
坊間流傳一份將行的「大部制改革」方案,改制力度之「大」,幾乎等於把當前的國務院整個重組,這種「腦洞大開」方案更像是民間「獻策者」杜撰的版本,把國家層面的改制看的過於簡單。2016年軍改之前,各路軍迷也是「獻策」頻出,但事後證明均與實際相差甚遠。
此前中共每一次大的政府機構改革,因為涉及各部委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合併之後誰留誰去的致命問題。中共高層為了穩定官心,要與各相關部委開很多大小會議磨嘴皮、談條件,而且經歷「持久戰」之後,最終平衡了各方利益的版本往往還打不小的折扣。
而習近平十九大剛剛拔掉江家的雜草,種上習家的稻子,連國務院、人大、政協的高層人事都還未落實。顯然,在短時間內,習還騰不出手來搞這棘手的「大部制」。
對習近平而言,當前要務是讓習家軍非黨序列的「蘿蔔們」各就各位,放到早已備好的「坑」裏去。然後把「一委一行三會」的未來框架定下來,主管金融、貿易的副總理在緊隨其後的「兩會」獲任命後披掛上陣,帶著各路人馬應對金融亂局和中美貿易這兩個火燒眉毛的問題。
不過,雖然近景難有大變,但若從中景望去,既有軍改這樣「天翻地覆」的前車,以習總第一任期的怪招迭出,這「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從「政府」上升為「黨和國家」層面,只怕就不是徒有虛名。在習的第二個任期內,這就未嘗不會結出一個碩大的奇異果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