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國產能過剩,稀土國際價格在過去一年內下跌了20%。
中國6月29日公布了《稀土管理條例》,明定國有全面監管,意圖近一步控制戰略資源,掌握稀土產品流向。然而,儘管北京試圖加強對稀土業的控制,稀土市場仍處於低迷。
《日經亞洲》引述Argus Media數據指出,7月11日釹(Neodymium)的價格比2023年7月底低了23%,鏑(Dysprosium)下降了24%。
截至周四(7月18日),中國稀土產業協會發布的稀土價格指數已較2023年7月下旬下跌了約20%。
稀土(Rare Earth)是化學周期表中17種金屬元素的總稱。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稀土被視為戰略性礦產資源,亦有人稱之為「工業維他命」「新材料之母」等。
稀土元素是智能手機、電動車、風力渦輪機、洲際導彈等眾多高端產品的重要原料。但由於中國的產量增加,稀土的價格已有所回落。
中共當局會為稀土生產商分配生產配額,2024年上半年批出的配額達135,000噸,較去年同期增加12.5%。然而,稀土市場的需求並沒有達到預期,過剩產能只好由行業來消化。
今年1至3月,中國稀土主要生產商獲利全部大幅下滑,「北方稀土」的淨利潤同比下降94%,「中國稀土」虧損約人民幣2.89億元、「廣晟有色」虧損3.04億元、「盛和資源」虧損2.16億元。
《日經亞洲》指出,過去幾年,中共不斷增加對稀土生產配額。2023年,在上半年和下半年配額的基礎上,北京又增加了第三組配額,使全年配額總量達255,000噸,較2022年增加21%。許多人認為今年的配額將超過2023年。
增加產量似乎是為了保有產量、出口量世界第一的地位,並將稀土作為外交談判籌碼。有觀點認為,中共故意壓低價格,是為了支持綠色能源產業,或是擠壓西方生產商的利潤空間。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Adamas Intelligence董事總經理Ryan Castilloux表示,中共寧願在價值鏈的某些環節出現嚴重的虧損,也要幫助實現下游目標,例如將電動汽車出口到國際市場。這種做法與中共不顧經濟效益壓低鋰價格是同樣的邏輯。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中共讓稀土產量過剩,可能是為了擠壓西方生產商的利潤空間,阻止西方開發稀土替代源。
然而,在西方國家對中國「去風險」的風潮下,全球稀土生產格局正在改變。
目前,美國已擴大國內稀土生產,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其它國家也在採取類似的措施。許多國家都已加強探勘,確定境內的稀土礦藏。
稀土的名稱中雖含有「稀有」一詞,但在儲量上,它們比白銀和黃金都要豐富,也不是特別集中。稀土元素目前仍以中國佔居主導地位,只是因為這些金屬的開採和提煉會對環境造成影響,而中共比西方國家更不在乎這一點。
經濟學家Milton Ezrati曾指出,中國對稀土元素的主導地位是把雙刃劍。如果中共頻繁、積極地拒絕向用戶提供這些重要材料,中國就會失去全球主導地位,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國家很有可能會開發其它資源,並研發出符合他們對環境要求的提煉技術。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資料,2010年代初期,中國的稀土產量佔全球稀土產量的80%至90%。到2023年,這一比例下降到約70%。與此同時,2023年全球產量達到350,000噸,比2013年增加了兩倍多。因此,稀土的「稀有性」已不如以往。
因此,市場對中共的稀土管制措施反應平淡。
Argus Media的有色金屬資深編輯Ellie Saklatvala表示,中共的這些政策最終只是將現行政策正式化,不一定會對貿易施加新限制。#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