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來說我的感情很深,因為我雖然不是在這裏出生,但是我出生幾個月就來了香港,所以香港就好像等於我的出生地一樣,在香港來說,看回頭就是那個經歷,是看到香港由一個很落後的地方,一直發展到一個相當繁榮的地方,然後又跌又上,這個也都好像人生一樣,有起有跌。」
現時為執業大律師的查錫我接受本報專訪,如此表達自己對香港的感情。他是前香港廉政公署執行處總調查主任、公民黨成員。另外,他還是香港武俠小說作家金庸(查良鏞)的叔公,也是小說家張小嫻的表哥。
他一生傳奇,經歷了無數大大小小的苦難,但到了晚年,他看清了苦難的本質。在人生的旅途中,他多次用善心去幫助其他人,晚年的他十分熱心分享他的人生經歷。他說希望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能留下自己的經驗, 幫助苦難中的人走出低谷。因為他的無私善良,曾被傳媒稱讚為「不惜我而惜天下」。
從廉政公署離職
2004年,查錫我為了幫一位非親非故的肝癌病人出頭,四出奔走與醫管局交涉,更甚至毅然宣布辭去廉政公署年薪一百二十萬元的職位,成立「香港民生醫療關注組」,檢討醫療及民生政策,幫助有需要的病人。
對此,他表示:「我離開廉政公署,很多人覺得我是傻子,因為當年我當時收入差不多年薪120萬。那些病人不是我親戚,但我願意做。我也沒有後悔,我覺得我做的是一件對的事情,是對得起良心的事情,那我就做。」
放棄高薪厚職,並非人人理解。這種故事如果發生在當今的社會,很多人都會說他很傻。到底是怎樣的人生經歷,能讓他做出這種選擇呢?故事還要從他的家庭講起。
人生苦難 始於腹中
查錫我父親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家鄉務農。但是共產黨來了以後,父親被中共認定為大地主而被捕,受到酷刑折磨。
1949年,查錫我父母逃難來到香港,母親在路上生下了他,「我的一生經歷了很多苦難,我是在逃難的半路出生的,我的苦難從還在媽媽的肚子裏就開始了。」
他名字的「錫我」取自《詩經》,其父以「日起東山,錫我天意」寄意查錫我身體健康。
來到香港後,查錫我在李鄭屋邨長大。兒時,一家七口全靠爸爸作苦工掙錢,過著極其貧窮的生活。
而哥哥因為失戀受到打擊住進了精神病院。排行老三的查錫我只得承擔起長子的責任,在小學畢業後停學,13歲就到洋服店當學徒。他在晚上學英語,後來靠努力自修完成會考,考入浸會學院修讀社會學。
1966年查錫我16歲,那年端午節他約好弟弟去游龍舟水,卻因洋服店有客而耽誤了下班時間,怎料先去的弟弟遇溺身亡,令他自責多年。
1973年,查錫我結婚,先後誕下大女兒及兒子,生活美滿。然而,太太卻在5年後提出離婚。他的第一段婚姻失敗。
1994年,在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大陸前, 因擔心中共收緊香港的自由,查錫我的父親臨終時力勸查錫我移民。1994年查錫我移民澳洲後發現末期肝癌,因為香港做手術比澳洲更有經驗,他就回到香港做肝癌手術。
醫生說他只能活4個月,當年他只有45歲。動了大手術切除了三分二個肝,保住了命。大病前後日夜服侍他的第二任太太在數月後提出離婚,他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每天都哭。他很痛苦,因為兩次婚姻都以離婚收場。
除了肝癌之外,查錫我之後陸續被診斷出胃癌、肺癌、喉癌、舌癌,肝癌亦可能復發,前列腺可能有癌症。還有一隻眼睛懷疑是眼癌, 再加上左邊可能是青光眼,他現在身上有幾個炸彈。
人生面對這麼多苦難,查錫我怎麼可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還可以快樂地生活呢?
他講述:「其實很簡單,就是你怎麼想。如果你用佛教來說,萬法都是隨心,就是由心。所有的東西都是你的心,心就是我們的想法。遇到苦難,我的體驗就是,你要接受苦難也是生命的一部份,我們很多時候是很苦,是覺得很困難,走不出那個低谷,就是我們不接受苦難是生命的一部份,我們以為生命是應該順暢的、快樂的。但人生第一就是很短,第二就是很無常,很多東西不是我們控制得到。」
他認為,憂慮不能改變任何事,需要的是直接面對它。但他強調,人首先一定要接受苦難都是生命的一部份。
幫助非親非故的肝癌病人
體會過苦難的意義後,查錫我未曾忘記要用善心去幫助他人。
查錫我做完肝癌手術後,成立了一個肝癌小組。2003年尾正值沙士後,香港經濟很差,政府因財政問題想關閉威爾斯親王醫院肝臟移植中心。
當查錫我得知這個決定,將令等了兩年才排到頭位換肝的肝癌病人梁志明一下子跌到中央輪候第二十二位的時候,他認為這對香港肝癌病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壞的消息,「如果關了它,每年有70至80個病人的寶貴生命,或者70至80個家庭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儘管查錫我已經找到富商李嘉誠願意捐4,000萬,可以讓這個肝移植中心維持10年,但最後醫管局依然不接受。特首去和廉政公署專員談,結果廉政公署專員找人跟查錫我談,叫查錫我不要參與,因為「很尷尬,大家都是政府的機構」。但查錫我從來都沒有用廉政公署的名字,是用病人代表,因為他自己也是肝癌病人。
結果為了避免尷尬,查錫我從廉政公署辭職,最多賺少一點錢,「因為我覺得是唯一的方法,如果我不堅持,就違反了我做人的原則,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應該做的就應該做。」
而查錫我從廉政公署離職的2004年,香港的經濟很差,他之後很難找到工作,無奈之下再去讀法律,2007年他成為執業大律師,專攻刑事案件。
「你讓我選擇,我是捨不得離開廉政公署。因為我在廉政公署服務了29年,我覺得我做的事情很有意義。當然,後來發覺做大律師都可以很有意義,可以幫到一些人去爭取公義。」
查錫我現在回頭看,不覺得離開廉署是一個錯的決定,因為人生始終都要向前走,就算當時不離開,做多幾年最終都要離開。
人生就是有苦有樂
查錫我的傻勁,一部份也來自父親的言傳身教。
他的父親為了逃避共產黨迫害,兩手空空逃到了香港。雖然人生遭遇如此之巨變,但是父親從來沒有抱怨過。「他對共產黨都沒有批評,沒有怨共產黨令到我們從這麼有錢變成這麼窮。他說,這個根本上人生就是這樣的,有起有跌, 有得有失,所以不需要看得太緊張。
查錫我回憶說,以前父親每天吃飯,都給他們講「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和助人為樂的道理。父親的為人和品性,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查錫我。
從小學徒到大律師,曾在家庭、婚姻、健康三個方面都遭受了極大的痛苦,查錫我學會接受苦難,還利用這些經驗來安慰和啟發他人。
正值晚年的查錫我,十分熱心在不同的媒體和機構分享他的人生經歷。他也在大紀元做了100集的節目《查錫我的心靈空間》,分享他的人生經歷。
最後,查錫我想贈送一個人生錦囊給大家:「人生就是有苦有樂。當你在順境的時候,你發樂的時候,你記住你能夠幫助其他人,儘量幫助其他人,但是,當你在苦難的時候,在逆境的時候,你也要記住。它不會永遠不走,因為快樂不會停留,苦難也不會停留。所以,快樂來的時候,你儘量珍惜,儘量去享受那一刻。但是,當苦難來的時候,你也不需要憂慮,或者怨憤,不開心,因為最後還是會走。」@
從漁村到大都會,香港隱藏著傑出人才。有人說香港是冒險家的天堂,也是智慧與勤奮者的港灣。香港人的文明、勇氣和骨氣,在關鍵時刻,表現了極大的寬容與愛心。「香港人」已經代表了一種精神,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能繼續發光發熱。也有一個個與香港結緣的特別人物,為香港的文化和精神增添色彩。且看全新節目《漂流傳奇》,走進一個個當下的大人物、小人物,分享他們的人生傳奇。
本期《漂流傳奇》全部內容,敬請線上收看。
——《漂流傳奇》製作組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