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購物節在上周結束,儘管中國各大電商平台爭相在此期間提供大幅折扣,但電子商務銷售額仍出現首次下跌,這預示著中國零售商正面臨著一個令人不安的前景。

在中國,618購物節是僅次於「雙11購物節」的第二大年度銷售活動,被視為家庭消費的關鍵指標。這兩場促銷活動曾象徵著中國消費主義崛起,為電商平台和各大品牌帶來了可靠的銷售增長。

然而,今年的618反而證明了在中國經濟低迷之際,讓捂緊錢包的消費者花錢有多困難。

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中國零售商全年都提供了折扣,以吸引不願花錢的消費者,這反而阻礙了大型購物節的銷售。去年雙十一購物節期間,銷售額僅增長了2%。

一項美國銀行最新的中國消費者調查發現,6月份消費者情緒進一步減弱。調查發現,計劃在未來六個月增加消費的受訪者只有45%,在4月份該比例還有55%。只有31%的受訪者預計未來六個月收入會增加,比4月份下降了10個百分點。

由於房地產不景氣、工資增長乏力和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中國消費者對個人財富感到擔憂,因而不願消費。隨著人們專注於以最低的價格購買所需的商品,像618這樣的購物節不但沒有刺激消費,反而可能會阻礙消費反彈。

45歲的康麗(Kang Li,音譯)育有一子,在長沙從事銷售工作。她也是越來越節儉、避免購買非必需品的人之一。她告訴路透社:「基本上,我會在618購物節時囤貨,這樣直到雙十一來臨,我半年內都不需要再買了。」

調研公司凱度消費者指數(Kantar Worldpanel)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Jason Yu)警告,未來幾個月對零售商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人們已在618期間購買了他們需要的東西。◇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