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聖誕節,首次觀看《千與千尋》這部經典的宮崎駿動畫電影,當時我只是一個小學生。在記憶之中,當年覺得該片有點恐怖,因為裏面有很多鬼怪角色,甚至有妖怪吃妖怪的劇情。最近,終於有機會觀看真人版舞台劇,簡直精彩絕倫,是我人生中暫時看過最難忘的一部舞台劇。

雖然《千與千尋》是一部動畫片,但對於小朋友來說實在太深奧,我也是長大後閱讀很多影評,才明白裏頭原來有大量隱喻,微觀至個人成長、人生哲理、職場生態,宏觀至日本在二戰和泡沫經濟爆破後的迷失,甚至探討是否需要為二戰侵略道歉。

原著更被喻為「21世紀最佳動畫片」,贏過柏林影展金熊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等電影大獎。票房方面,於日本國內創下308億日圓紀錄,一度成為日本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直到2021年才被《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超越。2020年適逢《千與千尋》20周年,電影重新上映,票房亦有約8億日圓。相信20年後,也不會再重新上映《無限列車篇》吧?

我本身並非宮崎駿或《千與千尋》的粉絲,入場觀賞真人版舞台劇,最主要原因是好奇製作團隊怎樣將一部魔幻無比、超現實、充滿妖怪的作品在現實中呈現。妖怪又會變大、變細和變形,怎樣演出?答案是透過大量特技化妝和道具,還有好像日本長壽電視節目《超級變變變》「扮嘢」手法,神還原原著神髓。

動畫版片長2小時4分鐘,舞台劇扣除中場休息,大約是2小時45分鐘。舞台劇的劇情和對白99%跟足原著,就連很多細節也保留,例如千尋一開始在父親私家車內躺下的坐姿;千尋在牆壁外的水管上步行,然後水管被彈飛;煤碳屎鬼協助千尋保管鞋子。

舞台劇版增加了一些日本歌舞伎歌舞,以及部份角色出場時的藝術舞蹈,包括「無臉男」的默劇式演出令人難忘(可能比女主角千尋更精彩),還有錢婆婆屋外燈柱妖精的舞蹈。

旋轉舞台佈景裝置應記一功,它擁有大約三至四面不同的場景,令幕與幕之間、轉換場景時幾乎不用暫停劇情,極度流暢,讓舞台劇的節奏神奇地跟原著動畫接近一樣。

不得不提,樂團即場演奏久石讓的配樂,在開始演出第一幕時,已經令我感動得「起雞皮」,立即入戲,進入了《千與千尋》的世界。

舞台劇版比原著動畫更《千與千尋》,因為舞台劇觀眾能夠多角度、更全面完整地同時看到主角和配角各自在舞台上的行為,不只得一個二維平面角度;而舞台劇版對角色的描寫亦較深入。

若要雞蛋裏挑骨頭,舞台劇版的高潮位是中場休息前的一場歌舞伎舞蹈,關於千尋成功應付「腐爛神」,精彩得引來全場拍掌。但中場休息過後主要以文戲為主,沒有任何一幕戲能夠超越那場歌舞伎。不過這其實也是原著的問題,並非舞台劇的錯。◇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