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開始了一份新工作,這是一份大學裏的臨時工作(Casual)。在澳洲,工作類型大致可分為臨時、兼職(Part-time)和全職(Full-time)三種。其中,臨時工作是持工作假期簽證和學生簽證者的首選,因為它對雇主和員工都提供了最大的靈活性,適合季節性大量招聘和工作類型不固定的情況。

我的新職位是考試支援主管(Exam Support Supervisor),僅在考試期間的短短兩周內工作,主要負責在接線中心接聽學生的來電。這些學生打來的電話主要是關於他們在家進行線上考試時遇到的技術問題,比如網絡連接問題或突然斷線等。

第一天上班,我早上8點半就到了大學的一間電腦室。我們被分配了耳機和一些筆記,註冊了一個電腦軟件,然後開始接聽學生隨時可能打來的電話。我記得接到第一通電話時非常緊張,幸好部門提供了腳本,我們可以按照指引進行開場白並向學生提供建議。幾通電話後,我就變得得心應手,因為學生的問題大同小異,解決方法也相似。不過,每次接聽時都要面對學生焦急的語氣,有時還要應對來自世界各地、帶有濃重口音的學生,這真是對英語聽力的一大挑戰!

這份工作的時薪相當可觀,高達每小時37澳元。隨著對工作的熟悉,我發現實際上一整天接到的電話並不多,有時幾小時內只有兩三通。因此,我開始帶著自己的電腦,一邊等待電話,一邊做額外的工作,同時賺取兩份收入。而且,全職同事似乎並不介意,我感覺自己仿佛在天堂般的工作環境中!

回顧疫情期間在檢測中心的接線工作,與我現在在澳洲的工作相比,兩者簡直是天差地別。當時,即便只是接聽一通普通電話,主管有時會在事後審聽錄音,尋找錯誤,這給兼職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加上公司經常推出新產品和政策,讓人感到不知所措,因此我沒有堅持多久就選擇辭職。相比之下,在澳洲工作時,主管賦予我們很大的自由度,只要我們保持禮貌,就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與學生溝通。下班時,他們還會對我們的辛勞表示感謝。關於工作改進,他們會在識別問題後組織培訓,而不是單獨指責我們,這是一種更加人性化的處理方式。

正如我在Facebook專頁上一直強調的,我來澳洲的主要原因是我喜歡這裏的工作文化和人際關係,這讓我每天上班時減少了焦慮,反而享受工作。我很慶幸自己來到澳洲,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畢業後,能夠為這個國家作出貢獻。◇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