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世界銀行(World Bank)對中國目前收入水平設定的貧困線,超過40%的人口生活在極端貧困(poverty)中,而80%的人口處於貧困(poor)狀態。

中共為了使其統治合法化,一直吹噓其令8億人擺脫貧困的神話。然而,現實情況卻是,中共通過對經濟和社會的嚴格控制,使相當一部份人民始終生活在貧困之中。1959年人民公社大食堂後引發的大饑荒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這場饑荒導致多達3000萬人死亡,儘管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更高。直到1978年,鄧小平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市場經濟,中國公民才開始賺更多的錢,中產階級最終誕生。然而,人們的整體經濟水平仍然很低。在美國,去除通貨膨脹影響因素後,1900年的人均實際GDP為4,000美元,然而中國直到2010年才超過這個數字。

如今,根據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提供的數據,美國的人均GDP為85,300美元,而中國僅為13,100美元,排名世界第74位,低於墨西哥、哈薩克和馬來西亞等國。中共政府聲稱,只有0.04%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然而,與國際標準相比,中共使用的貧困線較低。根據2010年的價格水平,中共官方貧困線定為年收入2300元人民幣(約339.70美元)。這大大低於世界銀行規定的每天1.90美元的國際貧困線。

如果採用更能反映現代中國生活成本和經濟狀況的較高收入門檻,如年收入12,000美元,估計約有4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或剛剛超過貧困線。事實上,在2021年,47%的人口每天的生活費為10美元或更少。此後,這個數字有所改善,但仍然保持在40%左右。這個門檻包括城市生活成本的考慮,因為城市生活成本明顯高於農村地區。

根據這些數字,中國今天的總體財富與美國1960年的財富差不多。當時,美國把每天21.70美元界定為貧困線。按照這個標準,80%—90%的中國人會被視為貧困人口。

儘管中國的平均收入仍然很低,然而城鄉收入差距很大,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比農村居民高出80%。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大相逕庭。農村居民家裏一般沒有冷氣機,家裏可能沒有暖氣或抽水馬桶。農村地區就連公共廁所也往往是狹長的溝渠。

為了提高家庭收入,大量的農村居民不得不進城務工。據估計,中國有近3億農民工。農民工的平均月薪在525美元到722美元之間,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由於戶口或戶籍制度的原因,他們及其子女可能無法享受醫療和教育等公共服務,而且大多數人都不在國家養老金和殘疾保險計劃之內。此外,當這些工人因經濟衰退而失去工廠工作而下崗時(這種現象如今已很普遍),他們不會被計入官方的失業統計數據。因此,實際的失業人口和貧困人口的數量遠遠高於當局數據。

另一個顯示貧困率較高的現象是養老金的領取。許多中國退休人員領取的養老金嚴重不足。2020年,中國的養老金平均每月不到24美元。城鎮養老金制度覆蓋了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的退休職工。然而,農村居民的養老金僅為城鎮職工的一小部份,農民工甚至可能甚麼也領不到。

由於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低,中國的人口撫養比(dependency ratio)不斷上升,越來越少的勞動人口需要養活越來越多的養老金領取者。為了減少老年人的貧困,必須大幅提高勞動人口的稅收,這反過來又會減少他們的可支配收入,降低他們的生活水平。

中共有意選擇了較低的貧困線來宣稱自己已經大大減輕了貧困指數。而事實上,中國現在的實際貧困率明顯上升,中共採取的「扶貧」措施等同於更多的政府干預,進一步扭曲了經濟。此外,中共政府將不得不從基礎設施和其它發展項目中挪用政府收入,以增加針對貧困人口的養老金和社會補貼。

眾所周知,中共會一如既往地大肆宣揚其成功地將人民提高到了自己設定的低貧困線以上,同時卻故意壓制數據,無視許多人仍然處於貧困(儘管脫離極端貧困狀態)的事實。顯而易見,中國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遠遠低於發達國家。#

作者簡介:安東尼奧‧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博士,是經濟學教授和中國經濟分析師,在亞洲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他本科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擁有上海交通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目前在美國軍事大學(American Military University)研究國防議題。他為多家國際媒體撰稿分析亞洲經濟形勢,他還撰寫了一系列涉及中國經濟議題的著作,包括《一帶一路之外:中國的全球經濟擴張》(Beyond the Belt and Road: China’s Global Economic Expansion, 2019)和《中國經濟簡明教程》(A Short Course on the Chinese Economy, 2018)等。

原文:Poverty in China Is Rising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