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立博物館舉辦「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歐洲中世紀城堡台灣巡禮,有近百件捷克珍貴文物精彩亮相。

國立台灣博物館表示,「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不僅展出捷克兩大歷史區域——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之中最引人入勝的城堡和堡邸案例,還有來自捷克國家博物館和捷克國家文化資產局提供的96件精選藏品,包括武器、畫作、珠寶、冠冕、服飾、貴族餐具、彩繪瓷器、樂器等,帶領觀眾一起探索歐洲中古世紀的城堡藝術及文化。

12日的開展儀式,包括文化部長李遠、捷克參議院副參議長Jiři Drahoš、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David Steinke、捷克國家博物館總館長Michal Lukeš、捷克國家文化資產局總局長Naděžda Goryczková、外交部歐洲司長黃鈞耀、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等貴賓都到場共襄盛舉。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說,對於捷克的印象非常深刻,捷克第一位民選總統瓦茨拉夫‧哈維爾,本身也是作家與劇作家,「所以像我這樣的作家是可以當上總統的」。李遠也說,自己最喜歡的作家是赫拉巴爾,赫拉巴爾的《過於喧囂的孤獨》一書,對李遠的創作有許多影響,也影響了許多的年輕人與創作者。

「捷克富有的文化底蘊,讓人流連忘返」,李遠表示,文化部一直以推動台灣文化走向世界為目標,2022年,文化部促成國立台灣博物館和捷克國家博物館延續20年前的合作情誼締結姊妹館,是提升博物館國際夥伴實質關係的重要一步。期待接下來台博館前往捷克博物館的展出,也能將台灣豐富的文化內涵介紹給捷克以及歐洲的友人。

捷克參議院副參議長Jiři Drahoš致詞時表示,城堡是捷克重要的文化資產,期待大家看完展覽以後能親身到捷克實地欣賞。

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David Steinke則說,「城堡之於捷克,就像宮廟之於台灣,也正如特有種台灣藍鵲及隨處可見的茶葉蛋也都代表著台灣一樣」。

捷克的城堡在中世紀是具有防禦性質的住所,通常建於12世紀至16世紀早期,近代則逐漸被改為舒適、裝飾華麗的堡邸。

這次展出的城堡和堡邸案例,包括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布拉格、切斯基庫倫洛夫、特爾奇城堡等,以及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如卡爾什泰因、克里沃克拉、因德日赫赫拉德茨等,還有富有浪漫色彩、被改建成壯觀堡邸的城堡以及金碧輝煌的近代宮殿。這些城堡和堡邸不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也有其建築、藝術和歷史價值。

捷克國家博物館成立於1818年,為捷克最大的博物館。這次展出的珍貴展品包括捷克國家博物館館藏,1661年在荷蘭出版的《和諧大宇宙》星圖,是17世紀歐洲最重要的天文學著作之一,由於其華麗的設計,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美麗的天文學歷史書籍之一。

另外,有一本1686年印刷的《羅馬彌撒書》,根據特利騰大公會議的法令修訂,是舉行彌撒時最主要禮儀書籍,此本封面裝幀以木板為底,包覆有燙金的壓紋皮革,並以鍍金護邊及書鉤保護,內頁還有3幅全頁銅版插圖。

展品還包括多把摺扇,繪有庭園派對或家庭場景,材質有象牙與金屬、彩色印刷版畫等。摺扇在17至19世紀是歐洲貴族婦女不可或缺的配飾之一,不僅可以搧涼,也具備裝飾性和社交用途,曾經是訂婚和結婚時的流行禮品,最常見的裝飾是浪漫場景和愛情象徵。

其他展出文物還包括14至15世紀摩拉維亞黃銅製哥德式雕像燭台、1574年以《舊約聖經》為主題的德國(錫格堡)炻器水壺、1577年魯道夫二世皇帝紀念幣、早於1600年的德國(紐倫堡)板甲胸鎧、16世紀簧輪手槍,以及以皮革、絲絨、羽毛製成的鷹帽、刻有海格力斯與獅子搏鬥場景的鹿角製火藥瓶等。

捷克國家博物館館長Michal Lukeš表示,城堡是捷克歷史的見證者。捷克共和國被譽為「城堡與堡邸之國」,不僅因為捷克的城堡和堡邸密度居各國之冠,更難得的是它們大多以原貌被保存下來。希望這一次國際交流展不僅能為台灣民眾呈現獨特的歷史文化,更誠摯邀請遊客參訪捷克共和國。

捷克與國立台灣博物館在2022年已締結姊妹館,本次特展為雙方締結姊妹館後的第一檔交流展,也是文化部「匯聚台流文化黑潮計劃」推動項目之一。台博館館長洪世佑預告,台博館將於2027年前至捷克策展,期藉由博物館的實質合作交流開啟台、捷文化更多的對話與連結。#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