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近年來急轉直下,處於歷史最低點。中共當局寄望於美中民間交流,來改善兩國關係。但周一(6月10日)在吉林發生的美國人遇刺的血案,令美中民間交流陷入不確定性。專家們分析,這是中共不斷煽動民族主義仇外宣傳的結果,最後遭到反噬、傷及對外關係。

中共煽動民族主義遭反噬

6月10日,中國吉林省吉林市有4名美國教師在公園被刺傷。美國愛荷華州康奈爾學院(Cornell College)已經證實,4名傷者是該校前往北華大學進行合作授課的教師。

其中一名遇襲者扎布納(David Zabner)告訴愛荷華公共廣播(Iowa Public Radio),「警方告訴我們,他(疑犯)正失業、走背運,我們這群人中的某一個正好撞上了他,於是他決定用他的方式回應。」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1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稱, 4名外籍教師在吉林遇襲是偶發事件,不會影響中美人文交流的正常開展。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告訴大紀元,外交部記者會發言人用「偶發事件」來定調,「偶發事件」就是隨機的,也不知道甚麼時候會發生、為甚麼會發生,但它就是發生了。

有知乎網民表示,這並非甚麼「偶發事件」,而是 「各種極端無知左傾媒體妖魔化美國,歇斯底里反美反西方的必然結果!」假如目標只針對美國人,那問題就大了,長期的反美宣傳出了這麼大的成果,網上反美居然搞到了線下動刀。

一位在中國生活過的美國學者在X說,「多年來,(中共)反外國人的種族言論不斷增加,不僅限於美國人或國家安全。這並非偶然,而是官方政策(所致)。」

六四學生領袖、旅美民主活動人士王丹在自媒體《王丹學堂》中認為,這其實應該是一種突發事件,突發事件是政府沒有辦法控制的、沒法防範的,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為甚麼這麼緊張。

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中共開始開展大規模所謂「愛國主義教育」運動,把學生抗議的起因歸咎於受「境外敵對勢力」影響。

近些年在中國經濟下滑的情況下,中共不斷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來保持執政合法性,民族主義的情緒越來越高漲。去年10月份,中共通過所謂「愛國主義教育法」,為製造更多的「小粉紅」創造條件。

同時,中共國安部通過對「國家安全法」「反間諜法」的宣傳,用漫畫、影片、動畫片、紀錄片等多媒體形式,不斷醜化外國人特別是美國人的形象。

在大陸網絡上,有關美國「種族主義」、「美國亞裔」為何屢受攻擊隨處可見,但在大陸公開聲稱「中美關係惡化的責任不在美國」 的上海市委黨校教授胡偉,卻被小粉紅斥為「吃裏扒外」、言論「令人髮指」。

正常情況下,禮遇外國人是最基本的國際法規範,如果民族主義的宣傳如此程度,出現刺傷美國人的情況並不令人意外。

台灣勵志協會(TIA)行政總裁賴榮偉對大紀元表示,中共的愛國主義現在已經發展到一種極端的、很攻擊性的、很仇外的民族主義。老百姓失業、面對生活品質的日趨低落,但面對黨國暴力機器又感到很無奈,在仇外氣氛高漲的情況下,他的憤怒只好找外國人來下手。

「民族主義是一把雙面刃,可以把中共政府執政無能、外交內政上一連串的挫敗,全部歸咎於外國。可是它沒有辦法完全操控老百姓的內心,不斷鼓動民族主義的結果,最後控制不了,到最後會傷害到中共的對外關係。」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吳瑟致對大紀元表示,近幾年中共擔心國際社會多元民主的浪潮,導致政權不穩,不斷對內吹捧民族主義、東升西降的概念,不斷提升所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地醜化國際社會。在這樣的不斷過度渲染之下,可以看到這樣的悲劇出現。

他說,中國目前經濟下滑,事實上來自中共及黨魁本身治國方向出了問題,但這在中國是被禁止討論的方向,當這些出氣口沒有了,國內民族主義氣勢又在高漲,當然就會以反外來作為情緒排泄的出口。

中共自食其果 民間交流受影響

美中關係近年來急轉直下,處於歷史最低點。中共當局寄望於美中民間交流,來抵消美國政府的科技與貿易制裁,中共當局給予美國民間人物的待遇,甚至比美國政府官員還要高。

去年夏天,中共官媒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稱,中美關係越是處於低谷,越需要加強民間交往。僅僅幾天前,中共黨魁還回信給美國新澤西州肯恩大學(Kean University)的校長雷波列特(Lamont Repollet),鼓勵中美高校加強交流合作。

這次4名遇刺傷者恰好是美中人文交流一個項目的教師,這有可能打亂中共計劃。去年11月習近平訪美期間宣布,未來5年中國將邀請5萬名美國青年來華參加交流學習項目。

賴榮偉表示,這個案例顯示美中社會文化交流這一塊出了問題,現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年代,網絡封鎖也封鎖不了,從人民之間的負評,一直到政府之間的外交,一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這宗事件發生後,中共當局刪除了網傳的影片,根據存檔的微博圖片和影片,這四名教師被刺傷後流血,躺在地上等待救援,地面有明顯的血跡。一位西方網民寫道,「我注意到沒有人在幫助他們。在美國,旁觀者會按壓傷口並幫助受害者。(中國那裏)太冷了。」

賴榮偉認為,很多中國人心中也許想幫忙,但害怕有後果,萬一被別人手機拍下來在網絡上流傳,是不是會被在網絡上公開、熱搜,被扣上和外國人勾結罪名。不幫忙的結果,就是外國人知道這是甚麼樣的國家,搭配中國(中共)在國際上的所作所為,整個負評一定會爆表。

吳瑟致表示,這凸顯出中國社會人跟人之間互不信任,反映出中共極權的狀態之下,中國公民社會越來越弱化,使得公民對如何維護社會穩定的功能跟角色上,沒有任何期許。

根據最新的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約42%的受訪者將共產中國視為美國的敵人,這是該機構自2021年調查以來最高比例。

美國年輕人留學中國的意願已經急劇下降,目前在中國留學的美國學生僅有700人左右,而在10年前,曾經有25,000美國人在中國留學。

美國國務院最新前往中國大陸的旅行警示中,仍然維持自2020年疫情以來的第三級警示,要求美國公民「重新考慮」前往中國大陸旅行,理由是可能會被任意拘留。

賴榮偉說,對待外國人的不友善的作為,會傷害跟國際社會的接軌,經濟發展、社會交流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所有的轉折點都是因為中共黨魁,他執政也超過十年,他持續在製造民族主義轉移內政的無力、挫敗,尤其把那些民主國家、工業大國當作替罪羊,讓老百姓把憤怒轉移給他們。

吳瑟致表示,現在的中國,確實似乎一直在挑動中國跟國際或是各國的矛盾。中國目前不只是國家安全法、反間諜法等帶來的政治風險,現在中國內部民族主義所引起的社會風險再提升的話,再加上經濟風險,恐怕更多外國企業更不願意進入中國。

「現在中共操作民族主義失控,這也是自食其果。畢竟目前中國民族主義的高漲,都始於黨魁的操作。」

他說,顯然中共並沒有積極的動作來緩和內部排外現象,除了透過政治壓制之外,沒有其它能力或手段。這凸顯出中共黨魁治國能力缺乏,同時也凸顯出他在逐步集權過程當中,本身對政權的不安全感一直在加溫。如果中共還是刻意放任國內民族主義的浪潮持續升溫的話,恐怕更難控制。

「現在有很多台灣人在中國,未來台灣人會不會成為中國(中共)民族主義出口的對象,也是必須留意的地方。」#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