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個多月,中共二十大的三中全會就要召開了。因為經濟很糟糕,所以三中全會拖了這麼長時間。問題是,現在中國經濟問題真的相當嚴峻,不但樓價下跌,出口下降,財政收入減少,而且政府的債務這個大雷也面臨要爆的危險。

獨立電視製片人李軍在新唐人《菁英論壇》節目中表示,房地產是中國經濟最頭疼的地方,中共最近出了幾個所謂的房地產大招。上海馬上開始跟進,不過上海還是有所保留的,比如首付比例按照政策最低可以降到15%,在上海是降到了20%;貸款利率說是沒有底線,但上海銀行下降的幅度相對小一點;外地人買樓,原來在上海交個稅要滿5年,現在3年就可以了。總共大概9個方面的調整,可以說這是上海2011年限購以來最大的一次鬆綁政策的調整了。

房地產危機全面爆發 樓價下跌還未探底

為甚麼上海給自己留下一些繼續鬆綁的空間,沒有一步到位,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是上海預計樓價還會繼續跌,如果這個時候政策用完了,那以後可能就沒有再刺激的空間了。二是上海可能接受了香港的教訓,香港今年3月下猛藥出了一些政策,效果也是立竿見影,樓市一下子火了,可是只火了一個多月,後面就更慘了。三是上海整體情況雖然也在跌,但是比其它的一些城市可能好一些,所以上海有點保留。

李軍說,在上海新政策出台還不到24小時,廣州緊跟著也出手了,力度上比上海大多了。首套房的首付已經調整為15%,第二套房的最低首付調整為不低於25%,並且取消了按揭利率的下限,廣州現在成為第一個實現按揭利率市場化的一線大城市,利率多少銀行自己定,等等。

業內人士說廣州的政策是厲害的組合拳。而廣州上一次出了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大概是4個月前,現在全失效了,那這個效果能維持多久,其實也不樂觀。

深圳的情況,舉一個例子,5月28日萬科發布公告稱,萬科深圳總部這個地塊已經出售了,賣了22.35億,而這個地塊的賬面價值是42.16億元,萬科寧願虧20億也要把它賣掉。這就是深圳的行情和現狀。北京據說近期也要出大招,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李軍表示,官方統計的今年1月份到4月份房地產銷售同比下降了47%,這個數據只是中國百強房地產企業的銷售數據。中國一線城市其實只有十幾個,二線城市有30個,三線城市有70個,四線城市有90個,還有五線城市128個,另外中國還有2,800多個縣。中國一些媒體統計說,三四線城市近一年來整個地產價格大概降了20%左右,問題是絕大部份三四線城市可能從2019年或者2020年就開始降了,已經持續降了4、5年了,更早的像河北的廊坊市靠北京很近啊,但是據說從2017年樓價就開始跌了,已經連續跌了7年。

三四線城市樓價跌百分之七八十的其實很多,更極端的像東北有些地方已經跌到白菜價了,一套房子幾萬塊錢也沒人要。

旅居美國的中國資深新聞工作者蔡慎坤在《菁英論壇》表示,房地產從幾年前開始爆雷以來,中國政府不以為然,它總覺得房地產還會繼續保持一個穩定的或者是一個上升的勢頭。但是沒有想到大房企的爆雷對整個房地產市場信心的打擊是巨大的,因為過去這些年,中國的房地產企業,特別是這些大企業,它不僅僅是在中國國內銀行有大量的貸款,更重要的它借了很多外債,這些外債一旦爆煲,外債還不了的這種情況下,那就會連累所有的房地產企業,所有房地產企業它的資產就會大幅度下降。

過去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連續上漲了20年,很多地方的房地產都已經到處於7倍、8倍甚至10倍的這樣一個漲幅。所以對於投資房地產市場的人來說,對未來如果是沒有信心,看不到未來有這種巨大的增值空間的話,他就不會再進入到這個市場。

現在外資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大幅度萎縮,追債的力度也加大,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政府一直到今年才充份認識到,房地產這個支柱產業如果再不救的話,中國經濟可能真的就是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5月份,國務院、人民銀行都一系列地出了很多政策,但是這些政策根本不能解決長久的問題。因為中國房地產的存量實在是太大,而政府並不是真正拿出了很多資金來解決這個問題。

當時有經濟學家提出,中央政府要拿15萬億來收儲存量房,但是我們看到它根本沒有這個動作,也只是人民銀行拿了3,000億的再貸款補貼,鼓勵商業銀行要拿5,000億人民幣來支持地方政府收儲存量房的工作。5,000億拿給地方政府來做存量房的工作,可以說是杯水車薪。

還有一個,地方政府拿了銀行的錢,畢竟是有利息的,要還的。而且拿來這些錢之後,你怎麼來經手處理?租廉租房那可能到時候本錢都拿不回來。在這樣的情況下,相信銀行、地方政府都是沒有積極性的。他覺得中國的房地產見底這個時間還早,並不是說今年就可以見底的。

圖為2023年7月4日,黑龍江省鶴崗市一處住宅小區電線桿上的待售房屋廣告。此二手房的售價為2萬5千元。(Jade GAO / AFP)
圖為2023年7月4日,黑龍江省鶴崗市一處住宅小區電線桿上的待售房屋廣告。此二手房的售價為2萬5千元。(Jade GAO / AFP)

民間缺投資渠道 地方政府財政枯竭

蔡慎坤表示,中國很多地方政府已經財政枯竭,他了解的中部某個農業大縣,100多萬人口,今年前1到4個月之內才收到1,200萬的稅收,它要養活1萬多名財政供養人員,那基本上是沒有辦法維持下去的。像這樣一個情況在過去是非常罕見的。類似的這種情況,現在在全國來說可能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

當然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稍微好的一些縣,可能稅收情況稍稍好一點,但是總體來看,現在稅收都不理想,全國的稅收都在下降。不僅是第一季度下降,4月份下降的幅度還超過了第一季度,意味著今年的財政收入恐怕很難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標。

以往的稅收或者是財政收入,基本上都是超出GDP的增長速度,今年看前4個月的GDP的增長,對外公開的是百分之五點幾,但是整體的財政收入是往下走的,而且下降的幅度非常大。面對這樣一種情況,他相信,中央財政也好,地方財政也好,現在都是難以為繼。過去土地財政還可以維持一下,但是今年以來基本上土地都賣不出去,土地財政很難再減輕從中央到地方的財政壓力。

蔡慎坤說,到目前為止,無論是企業還是投資者,還是個人,現在找不到投資的方向,現在銀行大把的存款在這個地方,只是因為沒有投資項目。過去大家可以買個基金,或者某個理財產品,或者投資到房地產項目上面,因為有高息,或者投到信託項目上面,但是近幾年凡是投到這個上面基本上連本金都拿不回來。

中共最近推出一個半導體大基金三期,投入3,000億人民幣來推動半導體產業,這個東西目前是一個最熱門的投入,不僅是半導體,還有人工智能,這都是現在中國政府用舉國之力要幹的事情。所以說不排除這3,000億作為種子基金,能夠再孵化出一些像樣的企業。

在國際市場美國類似的企業,人家還是繼續在往前走,美國現在對新的高精尖企業,把知識產權或者是原始碼都已經做了很好防範,你要想站在巨人的身上繼續超越的可能性現在不是太大,那只可能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來慢慢的趕,至於能不能超越還有待觀察。

中國經濟面臨三連爆 中共體制是問題根源

《大紀元時報》總編輯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現在擺在習近平面前的經濟問題已經非常嚴峻了,這些問題基本上是一個連環套,他很難解開。

第一個連環就是房地產危機,就連被號稱人民幣先生的周小川,他也認為誤判了中國房地產。也就是說中國房地產整體價格的下滑,這個崩塌,超出了中共最高層的想像,它來得比想像的還要快,還要嚴重得多。

第二個連環是地方債,這個地方債包括了城投公司的債務。地方債現在是越滾越大,已經危及到整個政府的運作,2013年習近平上台的時候地方債大概是7萬億,現在變成了接近100萬億。李克強原來的做法是,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誰的孩子誰抱走,中央不會管,也管不了。

但是這個問題根本上是一個體制的問題,中央把稅收已經都收走了,然後地方的決策權也剝奪了,那地方發展的唯一出路,就是房地產加上高額負債,所以它必然走上了現在這條路。北京現在的做法就是發債,借新債還舊債,借長債還短債,借低利息的債還高利息的債,所有人都知道,這種做法是沒有辦法長期維持下去的。

第三個連環是金融的大危機、大崩潰。因為這個債務就像一座大山一樣,滾到現在根本就沒有辦法解決。最後解決的辦法只有一條路,就是印鈔票,大規模的增加貨幣供應量,人為的造成這種惡性高通脹。因為通脹之下,債權人的利益受到損失,而債務人,也就是借錢的人,他會獲得很大的利益。高通脹的本質是利益的重新分配,也就是說財富轉移,說穿了就是搶錢。

政府現在是最大債務人,它借了太多太多的錢,它又是個經濟決策者,而且沒有任何制約和監督,那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採取對它自己有利的辦法,而不是利他的辦法。而老百姓未來幾年將面臨大規模的返貧。

郭君表示,習近平已經說了,任何改革都要建立在堅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要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所謂的社會主義,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的這個基礎之上,那也就是說,中共不會在政治權力上做任何讓步。

大家知道中國的經濟問題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是政治體制問題。這個政治體制決定利益分配,中國內需不行,消費疲弱,本質上大家都知道是老百姓沒錢了,老百姓為甚麼沒錢?是因為經濟增長和老百姓的收益不成比例。

最近網上炒得很厲害的是中國居民的工資收入佔GDP的比例只有8%,遠遠低於一般國家,包括發展中的國家,歐美都是40%到50%了,窮國家也有20%到30%,但中國只有8%。當然這個數字有爭議,但官媒的計算下來大概也就12%左右,官媒說如果再加上工商戶和小企業戶的營業性收入,也只能夠達到24%左右。官媒的這種說法,就好像美國和歐洲沒有個體戶,好像其它發展中國家也沒有個體工商戶。

郭君說,中國現在面臨的情況,就是一個社會利益分配體制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不管中共採取甚麼措施,中國經濟都一定是畸形的,而且這個政治體制的問題,三中全會它是解決不了的,也不可能去解決這些問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