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5月28日),加拿大財政部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表示,不會允許加拿大成為中國產能過剩商品的貿易通道,以避免使中國廉價貨通過加拿大流向民主盟友。

彭博社報道,方慧蘭周二對記者表示:「加拿大完全認識到,中國(中共)有意圖的、國家主導的經濟政策,導致特定行業產能過剩和供應過剩。」她表示,在鋼鐵、鋁、一些關鍵礦物和金屬以及製造業產品方面,中共沒有「遵守規則」。

「我們不能讓加拿大工業被中國供應過剩和產能過剩(政策)摧毀。」她說。

但她沒有承諾仿傚美國做法,對中國商品大幅上調關稅。她表示,目前,加拿大只是在審查對華貿易措施。

彭博社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計算出加拿大與中國的貿易額大約有1,270億加元,和G7國家貿易總額(除美國外)大約是1,320億加元。

方慧蘭表示,加拿大和G7國家都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加拿大不會成為可以轉運(中國廉價貨)的國家,我們對此非常謹慎。」她說。

今年8月開始,美國對中國製造電動車徵收的關稅增加四倍,稅率高達102.5%,並針對包括半導體和太陽能電池在內的其它產品大幅加稅。加拿大目前對中國汽車徵收約6%的小額關稅。

自美國採取關稅措施以來,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工業部長商鵬飛(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和貿易部長伍鳳儀(Mary Ng)都曾表示願意施加關稅,但他們都沒有承諾會仿傚美國。

5月21日,杜魯多在費城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在國際服務僱員工會大會間隙會面後不久說:「我們正在密切關注美國人的行動。」

據杜魯多的工作人員表示,經濟聯繫和供應鏈是這次會談的一個重要部份。近年來,加拿大和美國一直在調整其電動汽車產業,包括關鍵礦產、電池和電動汽車製造本身。

據加通社報道,目前,中國品牌在加拿大電動汽車市場上並不佔主導地位,但因為Tesla將其為加拿大生產的汽車從美國轉移到上海,去年加拿大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數量激增。目前,Tesla佔加拿大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的近1/3。這使得中國僅次於美國,成為加拿大電動車進口的第二大來源國,達到28億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