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日趨頻繁,土力工程處今日(27日)公布,去年接獲601宗山泥傾瀉事故報告。另外,土力工程處本月與天文台合作推出全新的「山泥傾瀉特別提示」,提醒公眾局部地區的山泥傾瀉風險。
土力工程處指,去年總共收到601宗山泥傾瀉事故報告,比2022年的76宗多,也比過去35年平均每年大約300宗多。而601宗這個數字仍低於雨量較多的年份,例如2008年的863宗,亦未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
去年9月7日的特大暴雨帶來破紀錄的降雨量,導致石澳道和耀興道發生嚴重的山泥傾瀉事件。處方總共收到181宗經確認的山泥傾瀉事故報告,其中七成事故影響到道路、行人路、寮屋及建築物,需要封閉道路並撤離部份居民進行緊急修復。
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引發多宗山泥傾瀉的主要原因是溪澗、引水道或排水渠的溢流,特別是被泥石和枯葉等阻塞的渠道,進而引發山泥傾瀉。處方表示,有必要研究如何治理溢流,以降低山泥傾瀉的風險。另外,部份較大型的事故可能與非法斜坡工程或僭建有關。
土力工程處又稱,雖然特大暴雨引發的大部份山泥傾瀉事故規模不大,但是在類似石澳道的多宗個案中,泥石阻塞了唯一的行車道,嚴重影響居民生活。政府將重點跟進唯一行車道旁的斜坡,並決定優先進行加固工程。目前已識別出約500個政府人造斜坡,並計劃在本月底完成雨季前的巡查。
推「山泥傾瀉特別提示」評估地區風險
土力工程處表示,由於極端天氣事件越來越多,本月與天文台合作推出「山泥傾瀉特別提示」新服務,即使香港大部份地區的山泥傾瀉風險還未達到發出警告的程度,也會透過「特別提示」將風險較高的地區列出,以提醒市民注意。
土力工程處副處長岑家華解釋,「特別提示」的發出標準是根據過去24小時的累積雨量,來評估受影響地區的山泥傾瀉風險。根據過去的數據,當24小時的雨量超過300至400毫米時,市民應提高警覺。而這項警告提示是動態的,並沒有固定的硬指標,因為還需要考慮大雨的影響範圍、斜坡數量等因素。另外,當局亦會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山泥傾瀉風險評估能力。@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