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據報不會在8月如期推行垃圾徵費,亦不會訂出具體實施日子。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今早(27日)接受商台訪問時批評,港府減廢配套欠積極,垃圾徵費處理「好似好兒戲」。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在另一港台節目表示,不同意這是一個務實的做法。

劉祉鋒稱,對事件感到十分失望,同時認為垃圾徵費的準備不足,「到底是『Hea Hea』(漫不經心)地做,還是好積極地做?」他指,政府在準備減廢配套、教育宣傳方面做得不夠,「你可以推卸給誰?」同時,若政府不再訂出具體實施垃圾徵費的時間表,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亦很難令公眾信服。

他指,如果今日政府下午舉行聯席會議,公布垃圾收費路向時,不再談及垃圾徵費時間表,代表政府沒有決心推動一個法例,使香港減少廢物棄置,令垃圾徵費近乎擱置。「政府隨意去做,心情好的時候就說現在可以啦,下個月推出啦」。

他表示,本港3個堆填區未來數年就會飽和,需要全民出力,從源頭減廢去應對。法例醞釀近廿年,「為何可以對法例看得好似好兒戲?」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則認為,過往半年本港的廚餘回收率已增加逾一倍,企業和市民亦有相應的行動,過去多個月解鎖不同潛力,是一個好開始。反之,暫緩垃圾徵費是不負責任,無助解決香港的垃圾問題,亦不認同有關安排是務實做法,並放棄解決香港過去20年垃圾管理的契機。她稱,如在8月1日某些處所先試,其實可讓其他人借鑑作榜樣及例子,並顯示政府有決心去改善垃圾問題。

環團公開信:可分階段實施垃圾徵費

6個環保團體及關注組織,包括綠色力量、綠色和平 、綠惜地球、綠領行動、思匯政策研究所及ADM Capital Foundation,昨日曾就相關事件向特首發公開信,認為垃圾徵費不應一拖再拖,即使未能如期在8月全面落實,亦應分階段實施,在8月1日起的適應期內實行首階段的垃圾徵費,地點涵蓋大部份由政府管理的場所,公共出租房屋除外,明確把廢物量在12個月內減少至少一成,並把處所的額外人手開支和管理成本公開予公眾參考。政府亦應訂立全面實行垃圾徵費的日期,有明確的實施時間表讓民間作好準備。

信中又指,政府應鼓勵及提供指定袋或其它協助,讓更多公營機構、工商業界、民間機構、屋苑等在8月1日自願參與垃圾徵費。政府亦應加強市民商戶參加的誘因,藉此找出困難和改善辦法。政府的宣傳重點應放在「惜物減廢」上,鼓勵大眾參與減廢運動,避免在罰則和收費上著墨過多,環團並建議成立反應小組,及時澄清坊間就垃圾徵費的誤解。

環團又促請政府加快落實生產者責任法規,並藉垃圾徵費的契機改變垃圾站只作垃圾轉運、不設資源回收的設計缺陷,並改善前線清潔工的工作環境及待遇。另外,「綠綠收」網絡目前暫時只服務9區,信中建議宜及早擴充至全港各區,並善用屋邨閒置空間,在每個公營出租屋邨裏加設綠在區區或智能回收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