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早年完成大嶼山康樂及旅遊發展的研究,最新建議將當地發展成「生態康樂走廊」,提供歷奇和優質度假住宿等設施,以建構成本地旅遊渡假的好去處,促進地區經濟,當局強調會推動保育工作,加強訪客的保育意識。

發展局提交予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的文件顯示,走廊涵蓋長沙、水口、石壁和貝澳,建議將發展成康樂樞紐,下長沙可建立地標式訪客中心,提供餐飲、零售、觀景設施,容許全年舉行不同室內及戶外活動,例如市集。當局又建議在上長沙沙灘增設多元化親水設施,包括水上活動及康樂中心、休閒及歷奇水上活動區、休閒碼頭、沙灘營地等;上長沙山林就增設繩索歷奇等設施、登山吊椅及優質度假住宿設施等。

當局提出在(圖中綠圈所示)南大嶼發展生態康樂走廊,涉及沿岸多個港人熱門郊遊地點。(立法會文件)
當局提出在(圖中綠圈所示)南大嶼發展生態康樂走廊,涉及沿岸多個港人熱門郊遊地點。(立法會文件)

當局提出在走廊內設立不同主題的旅遊設施,包括歷奇設施、步行徑及地標式訪客中心等。(立法會文件)
當局提出在走廊內設立不同主題的旅遊設施,包括歷奇設施、步行徑及地標式訪客中心等。(立法會文件)

至於石壁一帶,當局擬善用水塘和海景,增添休閒寧靜、文化歷史及拍攝愛好者的設施,以「露天博物館」為概念,在水塘旁開闢文物徑。水口方面,就建議增設保育教育中心,介紹具保育價值的沙坪和馬蹄蟹等,以及傳統鄉村文化。至於在貝澳灣,當局提出在其西面設立行人步道,讓訪客觀賞樹林生態,欣賞貝澳灣和芝麻灣景色,和在山坡發展優質營地,以體驗式教育學習自然生態。

據當局前年進行的基線調查發現,假日日均有約2,700人到訪長沙、水口、石壁和貝澳,估計各設施落成後,假日旅客數目每天增加約4千至6千人;當局會加強陸上和水上交通連接,並探討控制訪客人數的措施,例透過網上預約或提供實時交通和人流等,讓訪客獲得更好的旅遊體驗,確保生態環境不受破壞。

當局又稱經過初步接觸,有私人機構或投資者已表至有意參與部份項目,認為可引入市場創意和資源,而且可減少政府開支的負擔。當局本月28日起將開展為期2個月的公眾參與活動,包括設立專題網站及設置街站,以收集居民、遊人、離島區議會和鄉事委員會等意見。@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