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去年推出「新生嬰兒獎勵金」,就每名於去年10月25日起出生的嬰兒給予2萬元現金獎勵,以鼓勵生育。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今日(24日)在一個論壇上透露,截至昨日,已經有大約1.6萬份符合資格的申請被接納,其中約1.5萬名申請者已獲發獎勵金,總金額達3,500萬元。學者葉兆輝認為,獎勵金對於刺激生育率的效果有限,最多也只能增加2千個嬰兒。

香港大學與家計會今日合辦「育與不欲:再思計劃生育」論壇。卓永興指出,過去30年以來,香港的生育率一直在下降,每年的新生嬰兒數量從1991年的6.28萬降至2003年的4.69萬。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2022年的新生嬰兒數量更是跌至歷史新低的3.29萬。

卓永興表示,儘管政府面對財政赤字壓力,仍然推出「新生嬰兒獎勵金」,充份體現了政府對於鼓勵生育的重視和問題的迫切性。他表示,從來沒有期望單靠獎勵金就能刺激生育,但政策已經在社會上引發了關於是否生育的討論。他又指,社會和立法會多年來一直向政府爭取1萬元獎勵金,而目前金額是2萬元,顯示了政府的政策是進取的。

至於今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劃」,卓永興指出,截至本周一,已有1,100宗公屋申請,通過該計劃縮減一年輪候時間。

葉兆輝質疑成效有限

家計會榮譽顧問、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在論壇上分析指,發放獎勵金對於刺激生育率的效果有限。他估計,香港每年平均有大約3萬個新生嬰兒,即使實施相關措施,最多也只能增加2千個嬰兒,但整個計劃政府需要花費6億元開支,相當於每個嬰兒需要花費30萬元。

葉兆輝引述家計會2022年調查指,不打算生育的18歲至27歲年輕男性從2016年的10.1%增加到20%,女性則從14.3%增加到19.3%,主要原因是缺乏經濟能力、找不到合適的伴侶、渴望自由空間等。

葉強調,現代年輕人更加重視個人自由和無孩子束縛的生活,主要生育障礙是「擔心承擔起撫養孩子的責任」和「養育孩子的經濟壓力大」;在當前香港經濟環境中,面對高昂的樓價和物價,長時間工作和低工資,以及狹小的居住空間,許多希望生育的年輕夫婦擔心無法為孩子提供最理想的照顧和成長環境,因此猶豫不決。因此,葉建議政府需要建立一個家庭友善的工作環境,制定有效的全人口政策,以消除不生育的障礙。

葉又指,現時多數年輕人傾向於先同居,然後再結婚。由於中國社會仍然偏向「婚後生子」的觀念,這種「先同居後結婚」趨勢會導致結婚和生育的年齡持續上升。@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