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稱職、善於觀察的教師可以從兒童入學第一天就看出許多端倪。面對這個新環境(學校)時,許多被驕縱的孩子往往會在第一時間暴露出來,因為學校讓他們痛苦、不適。這類兒童沒有和他人打交道的實際經驗,因此他是否可以交得到朋友就很重要了。

兒童在入學前就先學會一些和他人打交道的知識,是比較好且可取的做法。他不該依賴某個人,而排除了其他人。家庭教養的錯誤必須在學校被矯正回來,不過最好是在入學時,或是孩子沒有明顯受到這種錯誤影響前。

你不能指望在家裏就被寵壞的兒童,突然能專注於學業。這類兒童注意力不足,會表現出想要繼續賴在家裏而非出門上學的渴望——事實上他根本沒有「學校意識」。

這類厭惡上學的徵兆,很容易就能偵測到——父母早上必須連哄帶騙要孩子起床;必須一再催促他做這個、那個;還會發現他吃早餐時拖拖拉拉等諸如此類的行為。看起來,這類兒童似乎已經築起一道無法跨越的障礙,好阻止自己進步。

這種情況的解方:我們必須提供這類兒童時間學習,而且必須在他們上學遲到時不處罰他們,因為那樣反倒會強化「上學不快樂」的感覺。在兒童看來,這類處罰只會讓他們更確信自己不屬於學校。一旦父母為了強迫兒童去上學而鞭打他們,兒童不僅會拒絕上學,更會處心積慮來應對自己的處境——當然,這些都只是逃避困難的方式,不是真正面對困難。

我們可以從孩子的每個動作、行為上,看見兒童厭惡上學、無法應付學校問題。他絕對不會隨身帶著課本,甚至老是忘記或搞丟它們。一旦兒童養成忘記或搞丟課本的習慣,我們就可能確定他的學校生活不太如意。

檢視這類兒童的狀況時,無可避免會發現——對於在學校獲得哪怕最小的成就,他們都不抱希望。這種「自我感覺低落」不完全是他們自身的錯,周遭環境也推著他們往這個錯誤方向來看待自己。

家裏要是有大人生氣,就會隨口預言兒童未來前途渺茫,不然就是罵他們愚笨或一文不值。這類兒童入學後只會發現,在學校發生的一切不過就是驗證這類指控,而且他們缺乏判斷力、分析能力,足以矯正自己的錯誤解讀——通常,他們的家長也缺乏這類分析與判斷能力——他們甚至會在試圖整裝上陣之前,就乾脆先逃離這場戰役,還會將自己搞出來的失敗,當作一道無法跨越的障礙,並視為自身無能、低人一等的鐵證。

既然情況通常都是:一旦犯錯,矯正錯誤的機會就很低;加上,通常這些兒童就算十分努力,卻依舊遙遙落後,他們很快就會放棄努力,轉而努力編造逃離學校的藉口。蹺課——也就是逃學——是最危險的徵兆之一。這種行為被視為最惡劣的罪過之一,懲罰通常也很嚴厲。

兒童會相信自己是被迫用狡猾和扭曲事實的伎倆,來逃避懲罰。還是有一些方法會讓他們繼續走上錯誤的道路,例如:偽造家長簽名並竄改成績單;對家人編造一堆自己在學校時都做了些甚麼的謊言,但事實上他們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有踏進校門;就算進了學校,他們也會找個地方躲起來——不用說,他們找到的這類藏身之處,通常早就是其他蹺課兒童窩藏過的地點。

這樣一來,單單只是蹺課的話,依舊沒有滿足這些兒童追求優越感的渴望,而會驅使他們採取更激烈的行為,也就是以身試法。他們在錯誤的道路上愈走愈偏,最終犯了罪。他們成群結黨、開始行竊、學會變態的性行為,還因此自我感覺這就叫做長大了。

既然都已經跨出這麼一大步,他們現在會尋找更多獵物以滿足自己的企圖心。由於他們的行為一直沒有被察覺,便覺得自己有能力犯下最狡猾的罪行。這一點足以解釋,為何這麼多兒童終其一生不會放棄犯罪生涯。他們一心想在這條犯罪道路上走得更遠,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在其它方向絕對不可能成功。他們會排除可以刺激他們投入有益活動的所有事情;他們的企圖心一再受到身邊不良同夥的行為刺激,進而驅使自己做出非社會或反社會的行為。

我們總會發現,帶有犯罪傾向的兒童,也總是極度自負。這種自滿之情的根源就和企圖心如出一轍,會敦促兒童繼續採用各種方式凸顯自己。當他無法在生活中的積極面為自己找到容身之處,就會轉向消極面。(全文完)

本文摘自《阿德勒正向教養心理學【給孩子勇氣的成長之書】》,小樹文化提供◇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