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份審計報告顯示,部份復康巴士路線使用率低、輪候時間長。立法會帳目委員會今(20日)舉行公開聆訊,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稱,運輸署已要求營運商檢討固定路線服務,料在今年第三季前完成。至於調整個別載客量低的路線,運輸署目標下半年完成檢視。

現時要領有殘疾人士登記證,才可以使用復康巴士服務。帳委會副主席謝偉俊質疑當局,是否掌握復康巴士的需求量,稱10萬持證人中,有7,000人登記使用復康巴士,又質疑政府40多年單靠復康巴士服務,為殘疾人士提供交通服務是太「老土」,未必符合使用者需求。

孫玉菡回應,不同殘疾人士會有不同的傷殘程度,加上他們人口老化;需要前往的地點亦不同,難以宏觀及準確說明服務需求量。另外,勞工及福利局康復專員王秀慧引述統計處數據,指本港殘疾人士佔整體人口約7%、有50多萬人,殘疾類別不同,亦未必能夠以此比例視作復康巴士的需求。不過孫玉菡說,已登記使用復康巴士固定路線服務的約7,000名個人及700個團體,準確反映需求。

孫玉菡表示,政府在2024/25年度財政預算中,復康巴士開支約為1.8億元,比10年前增加約1.4倍。復康巴士數目由10年前的147輛,增加至目前的226輛。兩間營運商提供126條固定路線、13條穿梭巴士路線,及電話預約服務。

多年來與營運商簽訂諒解備忘錄 議員質疑監督力度

政府由1980年起,透過資助形式委託營運商香港復康會,提供復康巴士服務。但是選委界議員簡慧敏質疑,40多年來由同一營運商營運,服務涉及過億元合同,但政府與之簽訂的諒解備忘錄沒有法律約束力,質疑如何監督。

王秀慧回應,復康巴士服務較特殊,市場上不是太多營運商能提供相關服務。運輸署每季都與營運商開會,監管及掌握服務提供情況,營運商亦要提交報告、預算方案,運輸署會參考一籃子因素,包括預期的服務需求、營運商提出的理據,以及過往的服務量等,評估營運商要求是否合理,再決定每年撥款金額;一旦有問題,會協商處理。她說,當局以此形式與該營運商合作多年,其服務大致可以接受,透過法律規管並非提供服務的唯一方式。簡慧敏聞言表示遺憾,認為監管力度不足。

無意再分拆服務

謝偉俊指,當局除撥款1.8億元直接資助復康巴士,亦向殘疾人士提供「二元乘車優惠」,又直接資助相關機構購買車輛及租用服務,問是否可開放市場,或使用其它方法提供復康巴士服務。

王秀慧表示,不能視復康巴士服務為「壟斷」,復康巴士並非商業營運,引進競爭並非著眼點。政府在2016年收到有其它營辦商有意經營,故在2019年分拆部份服務,原有的營運商專注固定路線及電話預約服務,新的營運商負責穿梭巴士服務。

孫玉菡則說,現時大部份復康巴士服務由原有營運商提供,暫時看不到市場上有其它公司可以提供。他並認為,復康巴士涉及不同類型的服務,與其它供應模式屬相輔相成。

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提出,再分拆服務以引入多一間營運商。王秀慧回應,現時復康巴士服務有3類,當局已經抽出穿梭巴士服務,予另一間營運商經營,暫時看不到有需要再引進及分拆,否則可能減少營運商車輛調配的靈活性。

帳委會討論提供和監察復康巴士服務的會議,明日(21日)續會。

最新一份審計報告指出,部份復康巴士服務使用率低,醫院線平均每次車程乘客人數,由2019年平均的3.06人減至1.77人。12條路線中的3條分別往來香港兒童醫院、博愛醫院及屯門醫院的路線,八成車程沒有乘客,每程平均載客人數分別只有0.49、0.23及0.13人次,審計署促運輸署要求營運商制訂合宜改善措施。@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