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陸教授直指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和碩士生產地,造成大量的失業和專業不對口。專家認為,這是多個因素造成的;經濟下滑,當局為緩解年輕人就業壓力,把問題往後推,造成碩博生過剩,這些高學歷的年輕人或成為未來社會穩定的最大問題。

大陸碩博生人數連攀新高 專家:重大規劃失誤

「今年我們碩士和博士畢業生達到了112萬5,900人。」大陸心理學教授鞠強近日撰文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博士生產地和碩士生產地。我們平均壽命是70多歲,按照這麼一個速度,我們經過一代人以後,我們將有1億的碩士博士,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

今年的碩博士畢業生應來自於在2021或2022的研究生招生。據中共教育部數據,2022年,研究生招生124.25萬人,比上年增加6.60萬人,增長5.61%;其中,博士生13.90萬人,碩士生110.35萬人。2021年,研究生招生117.65萬人,比上年增加7.00萬人,增長6.32%;其中,博士生12.58萬人,碩士生105.07萬人。

去年碩博生招生數字再次攀高。人民網3月1日援引教育部數據,2023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130.17萬人,比上年增長4.76%。其中,招收博士生15.33萬人,比上年增長10.29%;碩士生114.84萬人,比上年增長4.07%。比較科技強國的美國,2021年,美國博士學位獲得者只有52,250人。

鞠強表示,碩士、博士是為學術而培養的,不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培養的。「我們這個社會需要這麼多的人來研究學術嗎?根本容納不了這麼多人。所以這些人絕大多數是不會去做學術的,他的學術的訓練也就是浪費的。」

他認為,「這個情況很糟糕啊!一定會造成巨大的碩士、博士專業不對口或者找不到工作」,並造成大量的失業和專業不對口的情況,這是一個重大的害處。

「你培養一大堆找不到工作的高學歷的人,無疑是在社會上養一大群發牢騷的人。這些人是社會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策略,我是到處喊、到處叫『不能這麼搞』,但是效果不明顯。」

鞠強最後說 :「今年112萬5,900位碩士博士畢業,這實在是一個重大的規劃失誤。」

對此,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吳瑟致6日對《大紀元》分析,「從規劃碩博士的培養,或者說各個大學在招生這部份的設計,我覺得確實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對許多中國學校來說,你能夠增加一個碩士點或博士點,當然就增加了政府相關的補貼,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

而從學校的運作來說,「一所學校能否創造更多的畢業生投入到就業市場,能否有該具備的競爭力?」「所以學生畢業的狀況或就業取向,或者是他的專業領域是否符合社會需求,我想這確實會呈現如同鞠強文章所提及到的,這個規劃是不符合社會需求的。」

就業難 年輕人無奈 造成碩博生嚴重過剩

台灣雲林雲科大財金系教授鄭政秉分析現況,也對《大紀元》表示,「中國現在這種碩博生增長是有點過頭了。」

「第一,中國自身的高檔企業普遍性仍然不高。過去中國向全球輸出非常多的尖端人才,比如你看到美國、歐洲的大學的新興教授裏,來自中國的比例非常高。但現在輸出這條路也遇到問題了。」

另外,「在高科技方面,中國跟歐美國家的合作也減少,歐美國家紛紛從中國市場退出。中國原來這些高端人才大部份進入這種跨國企業,但現在他們也沒有了出路。」

「中國自己的高端產業研發上面,本來能力就不強,歐美國家把這個路砍掉之後,他們的進展也非常有限。」

此外,鄭政秉說,中國還有一個很大問題,製造業非常龐大,可是中低端的居多,那些中低端的必須要有技職體系去填補這一塊。但是很多年輕學子不願意走向這一塊。所以造成傳統的產業不容易繼續升級,需要的人才也不符合需要,這些高階人才無路可去。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學畢業生蜂擁去讀研究生也是無奈之舉。過去一年,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去年6月,20至34歲的年輕族群失業率高達21.3%,以致官方停止公布年輕人失業數據。今年初中共再次開始發布,經過統計方式的「優化」,新的青年失業率為14.9%。

迄今,失業壓力仍存。周一(6日)公布的4月財新服務業PMI微降至52.5,但服務業就業指數連續三個月位於收縮區間,且4月下行至2023年以來最低;導致失業壓力增加和通縮風險提升。

因此,大批失業的青年繼續在高校讀書成為一條「生路」。據官方數據,去年大陸在學研究生388.29萬人,比上年增長6.28%。其中,在學博士生61.25萬人,比上年增長10.14%;在學碩士生327.05萬人,比上年增長5.59%。

預計今年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1,179萬人,同比增加21萬人。可預見,碩博生數字也再攀新高。北京碩博研究生招生數甚至開始超過本科生。

高校畢業生嚴重過剩直接導致畢業後就業困難,一方面走上「讀研」之路,另一方面不得不從事非專業工作。

外賣員30%是大學生 分析:政府資源嚴重浪費

去年4月,新浪財經發文說,「外賣員裏面有多少大學生。」魅族前高管李楠最先給組數據說,「30%的外賣員有本科文憑。」網民跟貼,廣州美團滿員了,歷史上第一次,本科率接近30%。外賣已經是知識密集型產業。

BBC曾報道,中國的外賣員群體總數已達千萬級別。中國餐飲外賣平台美團披露,僅2020年1月20日至3月18日,美團就新聘騎手33.6萬人。

文章說,每次股災,都有段子說基金經理要買個電動車去送外賣了。每次考研,都會有人說「考不上就只能去送外賣了。」每次有個甚麼裸辭的故事,主人公都會重複一句話「大不了我就去送外賣。」

但是,「現在想在廣州送上外賣,還得找人托關係塞紅包,否則外賣都沒得送。」

吳瑟致表示,確實我們看到專業培養的人才在就業市場所承攬的工作、或就業的取向不符合他的專業。「當一個國家競爭力下滑,或社會問題一直在出現,你就會看到很多人的工作、他追求的不是符合自己專業,而是著眼於短期操作,或是著眼於名不副實的工作領域,不符合專業的培養。」

吳瑟致表示,第一,中共教育部繼續追求讀碩博士學生的人數,但實際上又跟社會有很大落差,追求這個目標的目的是甚麼?可能就出於本位主義,也可能出於為了緩解當下目前本科生畢業的就業壓力。

第二,吳瑟致說,學校培養學生也沒有對準未來的社會需求。大學生或是碩士生從事外賣工作,這確實是政府資源在學術人才培養上的浪費。

「這樣的浪費其實也是冰山一角,如果攤開所有的就業機會,或是中國的碩博士生畢業之後,他們所從事的工作領域去對比他的專業、他本身的學位專業,恐怕有更多這樣的現象。所以這其實也是中國目前非常嚴重的問題。」

未來社會穩定的最大問題

面臨失業,大批年輕人被鼓勵走上「讀研」之路。吳瑟致認為,這樣的方法是治標不治本,把問題延後並不等於問題解決,反而可能問題一直堆疊上去,更加的複雜或更加難以解決。

鄭政秉則認為,中共沒有辦法解決這些高端的名校碩博士生的就業問題,那會造成中國未來穩定上的最大一個問題。

「習近平的解法顯然是想走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在軍事上擴展,在徵兵上有非常大的需求。然後他們的海軍、太空軍、資訊軍都在極速擴展」,「所以他這兩年都在極速地徵兵,但是徵兵的狀況並不是很好,習近平希望把這些過剩的人力導向軍工產業。另外一個就是搭配地緣政治上的衝突,各地維穩的人力也大幅提升。」

鄭政秉說,但如果習近平在地緣政治上,兩岸衝突,某種衝突上,希望投入更多資源,那這些失業大軍就會逐漸被引向軍工產業,引向黨國企業的改造當中。所以基本上對中國大陸都不是一個太好的訊號。

「這些年輕人在經過一兩代的調整之後,他不得不走向軍工產業,不得不走向地方性的黨營組織(安排),去接受低薪、沉重、死亡風險非常高的產業當中的工作。」

所以,他認為,「這一批廣大的社會精英,失業率在不斷的擴大當中,這些人無處去,會構成中國社會巨大的不穩定的因素。」◇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