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跌 IPO創10年新低 金融業萎縮 裁員潮僅為開端

近期,大家經常提到結業潮,這會不會太悲觀了?畢竟,在眾多公司關閉的同時,是否有新的公司或新的資金來到香港呢?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最近公布,在今年第一季,香港交易所的集資額只有47億港元,跌至全球第十名。上市宗數也只有12單。如果今年其餘三季的數字差不多的話,估計全年的集資額將會少於200億港元。

雖然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本月初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說過,今年第一季收到65個新上市申請,按年增加了三成。但是,有專家說,申請上市並不代表他們最終能夠成功上市,要視乎投資者認購的價格。

而在第一季12宗新股上市中,大部份都是中資公司。同時,也有外資退出新股承銷活動。就像高盛不擔任「第四範式」、「科笛集團」以及「藥師幫」等公司的協調人的角色。

有財經界人士分析說,協調人要負責找投資者,但現在香港股市疲弱,流動性不足。一旦高盛或其他外資承銷商找不到足夠認購的投資人,就只能選擇退出。這個情況反映出外資承銷商背後的客戶對香港的新股沒有興趣。

港交所現在這麼冷清,和幾年前真的很不同。香港2019年至2021年的金融業出現虛火,很多中資新股來香港上市,因為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在2020年底簽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要求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必須遵守美國審計標準,又不讓中資公司以國安理由將審計底稿等檔案存放在大陸,導致本身打算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回流到香港上市,曾經一度令香港的新股活動很熱鬧。

例如,2019年有阿里巴巴,2020年有京東、網易、百勝中國,2021年有百度、BiliBili、小鵬汽車。

但是,有分析說隨著時間流逝,中資企業已經適應了美國的監管,導致回流到香港上市的現象放緩,因此,相關的審計界都受到影響。

《日經亞洲》調查發現,由2022年到現在,已經有16間在美國上市的中資公司,將審計的地方由大陸改為美國或新加坡。而在大陸或香港審計的中資公司,由22間減到8間,而主要的受益者就是新加坡。

此外,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物流今年取消在香港上市;而時裝網購平台SHEIN就改去倫敦上市;之前一直有傳聞說今年在香港上市的小紅書在去年年底也說暫時無計劃上市。

在中概股回流潮消失之後,2022年,香港最大集資額的上市公司是中國旅遊,只集資到大約184億港元。而在去年,最大集資額的上市公司珍酒李渡成績更差!只得大約53億港元,全年所有股票合共只集資到416億港元。

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減少了,其實不是少了資金那麼簡單,還會令金融界可能爆發失業潮。

在2019年至2023年,中概股熱潮期間,證監會「6號牌」金融顧問人數大幅增加兩成三,他們可以向客戶提供融資方面的專業意見。但是,有分析說,隨著上市集資金額和宗數持續下跌,未來將會有裁員的壓力。如果「6號牌」金融顧問數量回到2019年水平的話,至少要裁員過千人。

另外,BBC早前引述一位香港的投資銀行員工謝先生說,現在,香港到處都是沒工作的銀行家。而彭博報道,瑞銀在亞洲私人銀行部門裁員大約70人,包括香港和新加坡的客戶關係經理。至於其它銀行,包括高盛、大摩、摩通、滙豐等被裁的員工,主要集中在香港和中國大陸業務,就連董事總經理級數都有可能被裁,等同關閉部份業務。還有分析說,倒閉裁員潮只是剛剛開始。

有網民說,每次聽到新加坡又贏香港的新聞,心裏面都有點不舒服,質疑香港政府究竟有沒有認真反省過,為甚麼會有那麼多外資離開香港呢?以下這篇新聞,可能就是答案之一了。

幼稚園都唔放過!洗腦教育撥款暴增!

教育局近期向立法會財委會交代了各項所謂的「愛國教育」以及「國民教育」開支究竟有多少。其中,最誇張的是推廣中華文化及藝術津貼。這個財政年度的撥款高達2億3千萬元,是上年6千萬元的3倍多。

政府聲稱,這筆津貼是用來推動學生從小開始認識以及欣賞中華文化;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培養國家歸屬感、自豪感以及愛國情懷。幼稚園可以利用這筆錢舉辦國民教育活動;舉辦中華文化學習活動,例如玩遊戲,觀賞文藝表演,看書等等。

還有另一筆教師專業發展津貼比上年大幅增加了86%,由9千5百萬元,升到了1億7千7百萬元。教育局說,幼稚園可以用這筆錢,安排教師與中國大陸的幼稚園交流;或者購買外面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等等。

而中學方面,教育局在上年撥款7,880萬元資助了72,700個學生參加中國大陸交流計劃;又花了8,260萬元,全額資助52,300個高中公民科學生去中國大陸考察;花了1,040萬元,資助6千個高中生去大灣區職場考察。

這個財政年度,教育局將資助中國大陸交流計劃的預算加碼,增加四成六至1億1千5百萬元;參加學生人數增加至10萬9千人。高中公民科學生去大陸考察的撥款增加四成,至1億1千6百萬元;大灣區職場考察增加一倍預算,至大約2千萬元。

除了學生要北上交流之外,教師北上專業交流活動的開支,也由上年的3,940萬元,增加至今年的4,170萬元。

今時今日做老師,除了教書之外,還要幫政府洗小朋友的腦袋。未必每個老師都接受得了;如果接受不了,就只有辭職。

教育局最新的文件顯示,在2023至24學年,有19.3%的幼稚園老師離職,人數高達1,839人。平均年資是11.2年,平均月薪大約2萬9千元。而中學方面,2023至24學年,有7%的老師離職,流失了大約1,360個學位教師,流失率大約7%。

小學方面,流失了1,270個學位教師,流失率達到6.5%。而教師辭職的原因,包括退休丶進修、轉去其它類別的學校、轉行業,或者其它私人理由。

公務員辭職潮未止,政府隱瞞真正原因?

除了教師之外,政府公務員的整體流失率也繼續高企。公務員事務局最近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公務員辭職人數由2020至2021年度的2千人,上升到2021至2022年度的3,734人,然後再上升至2022至2023年度的3,863人。

在2022至2023年度,警隊最多人辭職,有307人。其次是康文署,有291人。衛生署排第三位,有270人。而職位空缺方面,警隊在數量上是冠軍,有高達6千8百多個職位空缺,空缺率高達大約一成八。

空缺率最高的是香港電台,高達大約兩成四。漁護署,就有大約兩成的空缺率。

政府解釋,公務員流失是因為健康理由、轉工、退休等原因。究竟是不是刻意不提及移民潮呢?

一位已經移居海外的前公務員陳小姐,最近跟《自由亞洲電台》說,公務員流失率本來不應該這麼高,但事實是身邊不少同事辭職都是因為移民。他們覺得小朋友需要有自由的發展空間。

陳小姐還說,經歷了2019年反送中運動之後,不少公務員覺得香港已經變了質。所以,明明工資很好,都陸續辭職。有些公務員即使沒有小朋友,也辭職移民。

而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就說,對很多人來說,現在的工作選擇多,不一定要做公務員。年輕一代,也很少加入政府。

他又形容,政府束縛多了,做公務員說話都要很小心。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始終有壓力。另一個流失率高的原因是,外面的私人機構都在搶有經驗的中層管理人才,令公務員轉工。

有網民認為,香港的現狀當然與中共有關。而近日在網上廣傳的這條片,可能表達了許多人的心聲。許多網民都認為,這位拍片的大陸男子頭腦非常清醒,但他如此大膽,在警察面前批評中共,讓人擔心他會「被消失」。@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