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4日)是「世界肥胖日」,「香港肥胖醫學會」和「香港肥胖學會」今日舉辦一系列健康講座、營養烹飪教學、體脂檢測、攤位遊戲等項目。肥胖醫學會會長陸安欣醫生指出,現時多達55%港人屬於過重或肥胖,情況不容忽視。她特別提到不少男士或認為「中年發福」或有肚腩十分正常,卻忽視了「呼脂肉出」帶來的健康危機。
肥胖於1997年被世衛列為慢性疾病,每年3月4日被定為「世界肥胖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胖』你同行 健康人生」。「香港肥胖醫學會」和「香港肥胖學會」今日在荃灣荃新天地舉辦公眾教育活動,並請來資深傳媒人陳志雲和藝人車婉婉分享減重秘訣,武術界名宿李暉師傅更即場教授八段錦瘦身,呼籲大眾多做運動。
「世界肥胖日關懷大使」陳志雲透露,自己出生已是12磅的巨嬰,從小到大都是一個胖子,體重甚至曾突破220磅大關。他坦言,人到中年才意識到肥胖不單是外觀問題,更反映一個人自我管理能力,並開始自己的減肥之路。
陳志雲憶述,自己幾乎甚麼減肥方法都試過,但一直在肥與瘦之間反覆輪迴。半年前,他的BMI又再突破30大關,故下定決心求醫,最終在醫生、心理治療師、營養師、運動治療師及減肥藥物的配合下,徹底糾正過往斷食後暴飲暴食的錯誤觀念,恢復正常體重。
車婉婉則分享,維持「中年好身形」的秘訣是自律,建立定期運動、健康飲食的習慣之後,並指不用刻意減肥也能維持理想體重,呼籲大眾將健康習慣融入生活。
陸安欣引述衛生署數據指,現時多達55%港人屬於過重或肥胖,即每兩個香港成年人多於一個面對過重或肥胖問題,情況不容忽視。當中男性肥胖問題尤為嚴重,31%屬於I級肥胖,BMI達到25至29.5;9%屬於II級肥胖,BMI等於或大於30,分別比肥胖女性高。她認為港人對肥胖症認知不足,以及疫情後生活模式的改變,包括外賣文化、減少外出及體能運動,是肥胖人口劇增的原因。
「香港肥胖醫學會」副會長周振中醫則指,30%港人患有高血壓、8.5%患有糖尿病、52%膽固醇過高,比例有增無減;當中約四成至七成人事前未經診斷,反映大多數港人或輕視三高一肥的危害。
「香港肥胖學會」創會主席袁美欣醫生表示,與肥胖相關的疾病多達224種,幾乎涉及所有疾病專科。肥胖引起的慢性發炎會影響全身器官,過多脂肪亦會增加內臟壓力,加速受損甚至衰竭;同時肥胖會令免疫力受損、性荷爾蒙改變、腦部結構改變、皮質醇升高、增加尿酸。由心肝膽胰胃肺腎,到關節、皮膚、呼吸系統、生殖系統、情緒等各方面都受到脂肪牽連。@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