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網友發文說,中国由官媒到自媒體,現在每談到香港和大陸關係,均多用「雙向奔赴」一詞,少講香港人「北上消費」。網友由此想到,「北上消費」不久將來也可能成為新一代「敏感詞」。

在網上搜一下,發現今年開始,果然特別多「雙向奔赴」,如《大公報》「雙向奔赴攜手發展」、中聯辦「全面"通關"滿周年 香港內地"雙向奔赴"更緊密」等。但利用「雙向奔赴」形容香港和大陸關係,至少在2021年已出現了:廣東省委統戰部官網有篇文,提到廣東省招錄港澳青年做公務員,就用上「港澳與內地“雙向奔赴”」這種字眼。

何謂「雙向奔赴」呢?據百度百科介紹,這是中国網絡用語,形容「兩人互相愛慕,互相努力靠近」,出自西蒙波娃《越洋情書》一句:「只有你想見我的時候,我們的相遇才有意義。」後來這句話被台劇《想見你》引用,在大陸流行起來,還衍生出「共同做某件蠢事」的意思。

如果「雙向奔赴」真的像百度所說,源於西蒙波娃《越洋情書》(原名叫Lettres à Nelson Algren,是法文寫的),那就有點諷刺了。「只有你想見我的時候,我們的相遇才有意義」一句,出自波娃1950年寫給情人艾格林(Nelson Algren)的情書,她表示自己渴望見艾格林:

「但請記住,我不會要求見你,不是因為驕傲,你知道在你面前我沒有驕傲可言,而是因為只有在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相見才有意義(Cependant, souvenez-vous, je vous en prie, que jamais je ne demanderai à vous voir, pas par fierté, avec vous je n'en ai pas, vous le savez, mais parce que notre rencontre n'aura de sens que si vous la souhaitez)。」

艾格林是美國作家,西蒙波娃曾跟他相戀數載,艾格林追求平凡的愛情,一心只想娶她為妻,而波娃偏要跟沙特保持所謂「開放關係」,結果艾格林只好跟波娃分手。以上的信,正是在艾格林突然提出分手後,波娃強忍着淚水寫的,字裏行間流露着無限依戀。這段「雙向奔赴」的戀愛,只是一場歡喜一場夢,波娃終其一生也沒有談得成。

以「雙向奔赴」形容中、港關係,本人覺得是「一語雙關,意有所指」,容易讓人聯想起波娃的破碎感情,意頭極不吉利,有可能被人拿來冷嘲熱諷,唱衰中国和香港。考慮到「雙向奔赴」四字,本來以愛情為隱喻,意思類似中文「兩情相悅」,我建議不妨用其他流行語替代。

不禁想起近日全城矚目的「爺孫戀」:過氣歌手「提子基」(aka提款基、訴訟基)隱喻香港,而象徵內地的,則是一位自稱智商超過180、在史丹福讀博士、身兼機師、飛機及直升機結構工程師、藝術家等多重身分,還黐線到自認是繆騫人女兒的「優才」王小姐(據說本姓徐)。

光看以上的驚世「履歷」,就知道王小姐是內地「優才」代表人物,最適合從事無中生有的行業,例如「搭雞棚」、「說好香港/中国故事」等,前途無可限量。

至於代表中国香港的「提子基」,早年事業隨昔日香港經濟起飛,近年已光沉影寂乏人問津,如今卻因為與內地(優才)談了一場轟轟烈烈「雙向奔赴」的戀愛,人生奇蹟出現第二春,受到全城關注,簡直讓我看到「爺孫戀」的好處。

因此,我建議今後中共媒體描述中、港關係時,不要再用「意有所指」的「雙向奔赴」了,應該改用「爺孫戀」,例如說「香港內地爺孫戀攜手發展」、「全面"通關"滿周年 香港內地爺孫戀更緊密」,多有爱啊!

一個行騙,一個付錢,終日把「爱」掛在嘴邊——不就是時代的縮影嗎?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