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中國本身的經濟低迷與政治風險,導致中共對中資和外資公司進行越來越嚴苛的監管和限制,造成監管混亂,令華爾街投行轉向中國以外的新業務。

混亂是由去年3月中共證監會對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的新限制引發的,無法對是否是「中國公司」進行清晰定義是其中的混亂之一。

中共當局監管造成市場混亂 

《華爾街日報》2月15日指出,這種不確定性意味著投行人士無法確定哪些首次公開招股(IPO)需要在哪裏獲得批准,也無法確定中共監管機構會在多大程度上阻止海外市場的交易。

報道稱,Dealogic數據顯示,過去10年中,中國公司通過赴美IPO籌資超過770億美元。但近年來,這部份業務來源不斷減少,迫使華爾街投行尋找中國以外的新業務來源。

中共證監會去年3月發布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規定,中國大陸境內企業直接或間接到境外發行證券,或將其證券在境外上市交易的相關活動,其企業與承銷商赴境外上市或發行有價證券時需備案。

新規還規定,凡是在中國營收或總資產比例超過50%,且主要市場、主工廠在中國,或公司高管多為中國人或經常住中國,就會被認定是境內企業間接境外上市,這樣的公司就必須向中共「報備」。

無法定義「中國公司」對投行的風險極大

另一方面,美國總統拜登去年簽署了一項行政令,旨在限制美國私募股權和風投基金投資中國。一些銀行已經開始擱置原本有利可圖的業務,以避免美國的制裁。

美國的銀行和投資公司因此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相關企業切斷或限制與中國的關係,以避免美國的制裁,而無法對「中國公司」進行準確的定義使得它們止步於投資之前。

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也敦促華爾街金融機構遠離中國。

近期,總部設在新加坡的快時尚零售商希音(Shein)的IPO就因中共證監會的規定而受到影響。希音於2023年底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秘密提交了IPO申請,而在是否向中共證監會「報備」的問題上出現反覆。這家總部曾經設在中國的公司因其是否屬於「中國公司」的定義模糊不清而猶豫不決。

希音最終不得不向中共監管機構提交了備案,這加大了美國對其供應鏈的質疑,據《華爾街日報》的消息,已經有美國政界人士呼籲暫停希音的IPO,這很可能會導致華爾街投行擱置其上市案。

台灣東華大學新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松興此前對《大紀元時報》表示,「投資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必須要提供完整公正的信息,如果提供的信息既不完整又不公正,那基本上就已經違反對投資者的保護了。所以從投資者保護的立場來講,華爾街目前已經沒有辦法說服他的投資者說,你的投資是受到保障的。」#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