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常常在香港的大街小巷看到速寫畫家張學敏(Richie Cheung)的身影,他的足跡踏遍十八區,記錄了香港的特色風貌。如今步入退休年齡的他轉移陣地,與太太一同移居陽光普照、風景宜人的泰國清邁,繼續用畫筆擁抱新生活。

Richie筆下的泰國清邁街市。(受訪者提供)
Richie筆下的泰國清邁街市。(受訪者提供)

Richie筆下的清邁瓦洛洛市場。(受訪者提供)
Richie筆下的清邁瓦洛洛市場。(受訪者提供)

從油麻地果欄畫到清邁瓦洛洛市場(Warorot Market),Richie感受著同樣喧鬧的環境,語言和氣味卻不同了。連續幾個月,這裏是他最常去的地方,他開玩笑地說:「你知道嗎,我在瓦洛洛市場留了很多『腳毛』!」「留腳毛」是粵語的一句俗語,形容在某處曾經留下過足跡。來到泰國,Richie和過去的習慣一樣,坐在小櫈上一畫就是大半天。走訪瓦洛洛市場附近的小店時,他也很願意與店主交流,用他有限的泰文與他們做朋友:「我發現一間70年的布藝店明裕昌(mengyuchiang),很有趣的!」他認為,無論是香港還是泰國,老店的人情味的感覺都很相似。

Richie筆下的清邁明裕昌布藝店,這是一間70年老店。(受訪者提供)
Richie筆下的清邁明裕昌布藝店,這是一間70年老店。(受訪者提供)

Richie與清邁明裕昌布藝店如今的店主合照。(受訪者提供)
Richie與清邁明裕昌布藝店如今的店主合照。(受訪者提供)

Richie到訪不同的泰國小店以畫會友。(受訪者提供)
Richie到訪不同的泰國小店以畫會友。(受訪者提供)

感受清邁的慢活 旅行與移居大不同

有著藝術家氣息的Richie夫婦,已到了退休年齡,他們辦理了泰國養老簽證(Non-Immigrant O-A),有效期一年,每年可續簽,這類簽證是非移民簽證,不可工作,但能夠在當地居住和生活。越來越多有經濟能力的香港人選擇泰國作為移居的理想地,當地的物價、氣候和生活條件都比英國更容易適應。

Richie對比香港和泰國生活的異同:「香港是一個大城市,交通方便,但是香港比較像一個壓力鍋,壓力大,生活費貴,生活起來就沒那麼舒適寫意。我去過清邁看過後就覺得,清邁氣候真的相對好的,壓力沒有那麼大,生活費便宜,清邁的泰國人給我的感覺是很平和的。」在泰國旅行時會趕行程和去景點,移居清邁後,Richie夫婦基本沒有特別去當地遊客常去的景點,而是以在地生活的方式去感受這座城市的溫度。

Richie在泰國行山也不忘帶上畫筆。(受訪者提供)
Richie在泰國行山也不忘帶上畫筆。(受訪者提供)

Richie筆下的泰國郊區風景。(受訪者提供)
Richie筆下的泰國郊區風景。(受訪者提供)

「我們基本不去那些旅遊點,多數時間就行下山,行下街,食下嘢。」喜歡尋找美食的Richie,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清邁的飲食非常國際化,不只是泰式美食,還有很多地道的外國餐:「清邁有很多小餐館,譬如有意大利人開的餐廳,法國人開的餐廳,奧地利人開的麵包店,我們可以吃到很地道的意大利餐,譬如250泰銖(約60港元)就可以吃到一份很好的意大利餐,包括沙拉、主菜、甜品和飲品。」泰國的飲食讓他感到非常划算。

Richie還很喜歡閒逛當地的雜貨店:「我們很享受在小店買東西,比起香港周圍都是連鎖商店,在泰國逛小店的感覺好很多,可以更加體會到當地人傳統的生活。唯一比較困難的就是語言,當地人還是以泰文為主的,英文和中文都不是人人都會的,所以我們要學泰文。」

Richie與太太一齊學泰文。(受訪者提供)
Richie與太太一齊學泰文。(受訪者提供)

每個週末,Richie和太太就會一起去教會上泰文班,這讓他們的生活非常充實:「有一位牧師和他的太太在泰國生活了二十多年了,他們編寫了一套廣東話教材,用廣東話來幫泰語注音,很有趣的,所以我們都很快能學會發音。現在我們有60多個香港人跟他學泰文,每週學習也變相是香港人的聚會了。」他介紹,學習泰文首先要將44個聲母(子音)和32個韻母(母音)背熟,共有5個聲調,再拼讀起來,學泰文字像畫畫一樣,有繪畫基礎的Richie很有興趣學習。「我們泰文班甚麼年齡的人都有,最大年紀有70多歲,學得都不錯的,日常對話都OK的,懂得問候、點菜、講價、跟快遞員接貨,都應付得不錯。」

畫畫成為Richie認識新朋友的好途徑,圖為他在泰國當地組織泰國版「畫下嘢」寫生團,認識了一班藝術家朋友。(受訪者提供)
畫畫成為Richie認識新朋友的好途徑,圖為他在泰國當地組織泰國版「畫下嘢」寫生團,認識了一班藝術家朋友。(受訪者提供)

畫畫成為國際語言 將「畫下嘢」精神帶來泰國

在香港,Richie常常參加寫生團體「畫下嘢」的活動,並有不少作品展出,是當中十分活躍的速寫畫家之一。如今移居泰國,他希望將「畫下嘢」的精神在泰國延續,甚至組織了寫生團,認識了一班藝術家好友:「我認識了一班藝術圈的朋友,比如有在大學教純藝術的教授和他的學生,他們相熟的藝術家,還有開博物館的華人、泰國人等等,也有一些外國人的城市速寫團體,當中有英國人、美國人、澳洲人、俄國人、烏克蘭人。最有趣的是我看到俄國人和烏克蘭人一起坐著聊天,很和平。藝術真的是可以讓世界大同的橋樑。」

Richie筆下的泰國街景。(受訪者提供)
Richie筆下的泰國街景。(受訪者提供)

Richie與畫友在泰國街頭速寫,引來路人圍觀。(受訪者提供)
Richie與畫友在泰國街頭速寫,引來路人圍觀。(受訪者提供)

去年10月14日,Richie整理了部份自己到泰國一年來的畫作,受一位開畫廊的德國女士邀請,開辦了《The Rhythm of Day & Night》的畫展,分享他所見到的清邁風景和人文氣息。為期一個月的展覽中,他以畫筆會友,帶來25幅畫作與大家分享,「這個畫展的名稱叫做清邁的韻律,我們結合影片和畫作,帶給觀眾一個沈浸式體驗的體驗。譬如我很喜歡的瓦洛洛市場,當中有很多的聲音,車聲、人聲、小販叫賣的聲音,我錄下來,把我的畫作跟這些聲音聯繫在一起,就讓整件事變得很完整。」

去年10月,泰國清邁《The Rhythm of Day & Night》畫展,結合影片與畫作分享Richie到訪泰國一年的感受。(受訪者提供)
去年10月,泰國清邁《The Rhythm of Day & Night》畫展,結合影片與畫作分享Richie到訪泰國一年的感受。(受訪者提供)

《The Rhythm of Day & Night》畫展展出Richie的25幅與泰國相關的作品。(受訪者提供)
《The Rhythm of Day & Night》畫展展出Richie的25幅與泰國相關的作品。(受訪者提供)

Richie還自創了特別的繪畫方式:「我很喜歡畫清邁的架空電線,我的畫筆不是普通的畫筆,而是用紙做的卡片和撿來的樹枝畫出來,樹枝其實很難控制,但是畫出來的線條非常活潑,有粗有幼,這是我新的嘗試。」他還表示,畫畫是他一輩子的愛好,只要有精力,他就會一直畫下去。近期他也在整理自己的畫作,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出版畫冊,與更多人分享他的作品。

《The Rhythm of Day & Night》畫展展出Richie的25幅與泰國相關的作品。(受訪者提供)
《The Rhythm of Day & Night》畫展展出Richie的25幅與泰國相關的作品。(受訪者提供)

Richie希望未來可以在泰國再辦畫展,加入香港元素:「很感激在泰國辦畫展,也能夠有人欣賞,有人支持,有一群同聲同氣的朋友,畫展也是一個契機,講大家聯合在一起。這次的展覽主要是畫泰國的場景,未來我也想將香港類似題材的場景和泰國的畫作放在一起,其實清邁也很多與香港相似的地方,這些都可以做,增加香港人跟泰國的關聯。」◇

Richie希望未來可以在泰國再辦畫展,加入香港元素。(受訪者提供)
Richie希望未來可以在泰國再辦畫展,加入香港元素。(受訪者提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