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玩具工業曾經風光一時,無論是「香港製造」還是「香港設計」,都一度走向國際。當下的孩童沉迷於網絡和電子遊戲,現代人已遺忘了玩具的意義。回顧隱藏在傳統玩具後的故事,不只是一代港人的歷史,還有背後的港人精神。

一眾「玩具迷」聚精會神聆聽玩具收藏家楊維邦和莊慶輝分享一件件「古董玩具」背後的故事。(文化葫蘆提供)
一眾「玩具迷」聚精會神聆聽玩具收藏家楊維邦和莊慶輝分享一件件「古董玩具」背後的故事。(文化葫蘆提供)

文化葫蘆作為策展單位主辦的「點止玩具咁簡單」展覽於1月6日在中環街市拉開序幕,為期近一個月的展覽以「玩具」為主題帶領公眾跨越時空。策展人吳文正關注玩具背後蘊藏的文化價值,他認為玩具不僅是兒童的玩意,可以反映出一個時代的風格和精神。1月7日的中環街市《尋找老玩具的足跡》講座現場座無虛席,一眾「玩具迷」聚精會神聆聽玩具收藏家楊維邦和莊慶輝分享一件件「古董玩具」背後的故事。楊維邦認為,「玩具既是印證時代的證據,更是研究香港歷史的放大鏡。」

「點止玩具咁簡單」中環街市展覽現場。(文化葫蘆提供)
「點止玩具咁簡單」中環街市展覽現場。(文化葫蘆提供)

開達集團製作的編號為「#3515」的大眼睛洋娃娃的原型人物張惠芳。(《點止玩具咁簡單》電子書截圖)
開達集團製作的編號為「#3515」的大眼睛洋娃娃的原型人物張惠芳。(《點止玩具咁簡單》電子書截圖)

60載的重逢 開達洋娃娃的奇遇

今次文化葫蘆團隊的研究成果集結成書《點止玩具咁簡單》,當中收錄了大量珍貴歷史照片、玩具收藏品、「玩具達人」的分享及口述歷史訪談紀錄。

由丁熊照先生1948年創立的開達集團,在香港的玩具史上舉足輕重,玩具收藏家莊慶輝就有一個「玩具奇遇」。他收藏了一款開達公司在1950年代出產,編號為「#3515」的大眼睛洋娃娃,在一次展覽中,一位女士看到這款洋娃娃欣喜萬分,聯絡到他詢問可否購買。原來,這位女士的母親張惠芳就是這款洋娃娃的原型人物。相隔60年,她再次與這意義非凡的玩偶相遇。

開達集團的玩具展品。(文化葫蘆提供)
開達集團的玩具展品。(文化葫蘆提供)

1943年出生於澳門的張惠芳,14歲就來到香港北角的開達公司見工,安排在車縫組,為洋娃娃做些簡單的車縫工作,後期被調往整理間,為洋娃娃的鞋襪上色,聰明又勤力的她2年後晉升為大副組長,並參與為洋娃娃設計服裝的工作。1957年,開達的「#3515」洋娃娃投入生產,許多工友說這款洋娃娃和她神似,她不以為然,但她也很喜歡這款玩具的形象,甚至結婚時還用這款洋娃娃作為花車擺設,更仿照自己身上的婚紗,親自為洋娃娃縫製了同款婚紗。隨後張惠芳開啟了自己新的生活篇章,多年來就遺忘了這款美麗的玩偶。38年後,1995年張惠芳與丈夫到加拿大旅遊,拜訪當年開達的舊同事才知道,這款洋娃娃真的是按照自己的樣子設計的,這讓她感到非常意外。她一直有個心願,就是找到這款洋娃娃收藏起來。張惠芳尋找近20年後終於如願,莊慶輝亦欣然將收藏的唯一一件「#3515」轉讓給她,了結了她的心願。

即將迎來100歲生日的香港「小黃鴨之父」林亮2023年12月6日出席中環街市「L.T. Duck 好玩『得』聖誕派對」。(霄龍/大紀元)
即將迎來100歲生日的香港「小黃鴨之父」林亮2023年12月6日出席中環街市「L.T. Duck 好玩『得』聖誕派對」。(霄龍/大紀元)

「小黃鴨之父」的創業故事

去年荷蘭藝術家Florentijn Hofman創作的吹氣黃色巨鴨(Rubber Duck)二度訪港,18米高的兩隻巨鴨現身維多利亞港,掀起一陣「影鴨熱」。橡皮黃鴨是港人的集體回憶,也是香港玩具界的代表角色。香港「小黃鴨之父」林亮(本名林亮添),今年3月將迎來100歲生日,去年12月仍活躍在中環街市的「LT. Duck 好玩『得』」啟動禮活動現場。

「小黃鴨之父」林亮(右二)2023年12月6日出席中環街市「L.T. Duck 好玩『得』聖誕派對」。(霄龍/大紀元)
「小黃鴨之父」林亮(右二)2023年12月6日出席中環街市「L.T. Duck 好玩『得』聖誕派對」。(霄龍/大紀元)

林亮的創業故事是一代香港人白手起家的縮影。他在接受傳媒訪問時分享過,他的一生坎坷不平,父親喪生於日軍侵華期間,他年紀輕輕就挑起養家重任。當過棺材搬運工,也賣過報紙雜誌,自學英文,擔任地產經紀,又入行化學品公司,最後走上創業之路,開設塑膠廠,策劃玩具生產。第一代「小黃鴨」在林亮創立的利民塑膠膠木製品廠時期投入生產,是一款浮水玩具鴨,可供孩童在浴缸或沙灘玩耍。他沒有想到,這一設計竟風靡全球,隨後他亦踏入「玩具王國」成為表表者。他的公司與多家外國知名品牌合作,在香港玩具工業市場站穩陣腳。2014年,年屆九旬的林亮仍然沒有退休,成立「得意創作有限公司」,以「小黃鴨」與鐘錶首飾、餐飲食品等品牌合作,再次掀起「小黃鴨」浪潮。他認為「誠、信、勤」是做人的宗旨,他也以此為格言勉勵自己。

「小黃鴨之父」林亮(左三)2023年12月6日出席中環街市「L.T. Duck 好玩『得』聖誕派對」。(霄龍/大紀元)
「小黃鴨之父」林亮(左三)2023年12月6日出席中環街市「L.T. Duck 好玩『得』聖誕派對」。(霄龍/大紀元)

王信明(Kenny)屬「潮玩」一代的領軍人物。(《點止玩具咁簡單》電子書截圖)
王信明(Kenny)屬「潮玩」一代的領軍人物。(《點止玩具咁簡單》電子書截圖)

香港原創潮玩角色Molly衝出國際

若說小黃鴨為香港工業年代港產玩具代表,那麼當下的新生代又流行怎樣的玩具呢?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開始,日本流行文化在港大行其道,掀起一陣「潮玩」熱潮。步入千禧年代,搪膠人偶成為當下流行玩具,多個玩具品牌及創作單位紛紛加入,並產生了不少香港人設計的「潮玩」造型玩偶。其中王信明(Kenny)屬「潮玩」一代的領軍人物,他創作的Molly系列玩偶衝出國際,並結合「盲盒」的銷售方式廣受歡迎。

有著百變形象的Molly人偶。(文化葫蘆提供)
有著百變形象的Molly人偶。(文化葫蘆提供)

大眼睛、嘟著小嘴的Molly人偶,自2006年推出以來,每當有新品推出,都有粉絲通宵排隊購買。Molly的原型來自一位在太平山山頂畫畫的外國小女孩模樣,她深邃的大眼睛眺望遠方,咬著嘴唇的樣子令Kenny印象深刻,就將她畫了出來,製作成公仔。事實上,最初當Kenny設計出這款玩偶時,並不被身邊的朋友看好,甚至有朋友直言「好醜」。不久後Kenny在台北國際玩具創作大展中展示Molly玩偶,無意中看見一個小女孩隔著玻璃對著展出的Molly親吻了一下,這一場景觸動了他:「有一個客人喜歡,就可能有一百個,上千個!」

隨後回到香港,他決定將這一設計推出市場,並塑造出Molly的百變形象和自信倔強的小個性。過程中經歷過高山低谷,由於營銷策略得當,結合「盲盒」的神秘感和限量版的「飢餓營銷」心理,讓這款玩具走向世界,掀起一陣Molly熱潮,分銷店遍及全球多個國家,累積銷量過千萬個。Kenny回顧自己的創作路,認為堅持和認真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品格,不要被一時的挫折所打敗,認準的路就向前行,總有成功的機會。

「點止玩具咁簡單」展覽展出由楊維邦借出的懷舊玩具。(文化葫蘆提供)
「點止玩具咁簡單」展覽展出由楊維邦借出的懷舊玩具。(文化葫蘆提供)

香港曾是「玩具港」

翻查近代玩具生產歷史,楊維邦介紹,近現代玩具的出現是歐洲工業革命後的產物,從歐美興起,後傳入亞洲,日本是最早仿效歐洲玩具的國家,並將生產的玩具傳到香港,香港成為玩具流通的中轉站。香港代工的玩具一度成為歐美市場的主流,在上個世紀50年代,日本製造的成本高昂,香港逐漸取代日本變成歐美玩具的生產基地,搖身變成「玩具港」。香港玩具的另一特色是繼承了中國民間玩具,如泥公仔、紙鳶、中秋燈籠、風車、九子連環等等,這些都是香港華洋共存的重要體現。香港玩具製造業的鼎盛期持續至1980年代,隨後工廠北移,「中國製造」成為主流,香港的經濟轉移至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等等。

「點止玩具咁簡單」展覽展出由開達集團、莊慶輝借出的懷舊玩具。(文化葫蘆提供)
「點止玩具咁簡單」展覽展出由開達集團、莊慶輝借出的懷舊玩具。(文化葫蘆提供)

「點止玩具咁簡單」展覽展出由莊慶輝借出的懷舊玩具。(文化葫蘆提供)
「點止玩具咁簡單」展覽展出由莊慶輝借出的懷舊玩具。(文化葫蘆提供)

文化葫蘆團隊走訪香港不同的角落,尋找「玩具地標」。(《點止玩具咁簡單》電子書截圖)
文化葫蘆團隊走訪香港不同的角落,尋找「玩具地標」。(《點止玩具咁簡單》電子書截圖)

在今次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的「港文化‧港連結」計劃中,文化葫蘆團隊走訪香港不同的角落,尋找「玩具地標」,訪問不同的「玩具人」。灣仔太原街被稱為「玩具街」,玩具店林立,團隊訪問30年前第一代入駐太原街的鴻興玩具店老闆娘嫻姐,她提及這條街過去的檔主多數在露天市集擺檔維生,直至90年代出現上舖潮,這裏的玩具店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他們過去甚至會結伴到日本「掃貨」,將當地熱賣的玩具帶回香港。

來到九龍區,深水埗福榮街是另一個玩具地標,這裏是玩具批發的集中地,入口許多內地平價玩具,甚至吸引不少東南亞國家的商家前來入貨。如今仍是一大玩具賣場是油麻地永僑大廈現時點(In's Point),密密麻麻進駐了各類玩具店,無論是懷舊玩具還是新潮玩具都能在此找到,但疫情後商場生意明顯下滑,如今小商家處於掙扎生存的狀態。

*********

玩具,不僅僅是兒童的玩物,還有屬於你我他童年珍貴的回憶。尋找玩具背後的故事,如同進入文化大觀園,承載著一個時代的歷史見證。◇

策展人吳文正(左一)與嘉賓合照。(文化葫蘆提供)
策展人吳文正(左一)與嘉賓合照。(文化葫蘆提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