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藝術家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1680年)的藝術在永恆之城羅馬留下不朽的印記,從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夢幻般的「四水噴泉」(Four Rivers)、壯觀的聖彼得大教堂柱廊(Saint Peter’s colonnade)到《聖特雷莎的狂喜》(Ecstasy of Saint Teresa)等傳世鉅作,公認貝尼尼是自米高安哲羅以來最有才華的雕塑家。貝尼尼的創新精神引領著當代藝術界,更得到教宗和地方仕紳的贊助。
貝尼尼也創作尺寸較小的作品,最著名的是半身像雕塑,包括頭部、頸部、肩膀以及部份胸部和上臂。他創作了大約50件這樣的作品。當時大理石雕刻肖像由於材料昂貴且需投入大量勞力,產量比彩繪畫作稀少。
貝尼尼是位能將堅硬的大理石雕刻成栩栩如生藝術品的雕塑大師,他的作品融合自然主義、生動又具生命力。貝尼尼雕塑作品《紅衣主教希皮奧內‧博爾蓋塞的兩座半身像》(Two Busts of Cardinal Scipione Borghese)是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The Borghese Gallery)著名的收藏,公認是貝尼尼最優秀的雕塑作品,也是巴洛克藝術最偉大的成就。
看見才華
巴洛克藝術是17世紀歐洲流行的藝術,也是第一個影響全球甚鉅的視覺風格。巴洛克藝術的發明,貝尼尼功不可沒。他無疑是這般高度華麗、充滿戲劇風格藝術的傑出領導者。巴洛克風格重視活力、動感和情緒。
貝尼尼出生在拿坡里(Naples),從小就是個神童,他的父親是佛羅倫斯的雕塑家,貝尼尼在他指導下接受訓練。貝尼尼的一生大部份時間都在羅馬度過,而他的才華洋溢很早就被紅衣主教希皮奧內‧博爾蓋塞(Scipione Borghese,1577─1633年)發掘。主教博爾蓋塞是羅馬首富之一,也是教宗保羅五世(Pope Paul V)的姪子。他同時也是位知名的藝術收藏家,曾經為了自家即著名的博爾蓋塞別墅(Villa Borghese Pinciana)委託貝尼尼創作四系列大型敘事雕塑作品,取材自神話與聖經,包括《阿波羅和達芙妮》(Apollo and Daphne)與《大衛》(David)。貝尼尼在不同雕塑類型上皆表現出眾,上述這些作品當然也都名聞遐邇。
更重要的是,紅衣主教希望貝尼尼為他製作半身像作為紀念。1632年,在主教去世前一年,願望得以實現。博爾蓋塞美術館展示了貝尼尼的兩座《紅衣主教希皮奧內‧博爾蓋塞半身像》以及意大利貴族博爾蓋塞家族擁有的大部份藝術收藏。這些藝術品多數都可追溯至紅衣主教本人的收藏。事實上,美術館就坐落在以前紅衣主教的別墅內。
這兩座比真人尺寸大的半身像以卡拉拉大理石製成,呈現紅衣主教穿著披風、戴著牧師四角帽(biretta)的模樣。原本貝尼尼只打算做一件半身像,但因大理石材料本身的缺陷,迫使他必須製作第二個版本。
點擊觀賞圖片:貝尼尼的作品,第一座《紅衣主教希皮奧內‧博爾蓋塞半身像》,前額上的裂痕清晰可見。1632年創作。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
點擊觀賞圖片:貝尼尼的作品,第二座《紅衣主教希皮奧內‧博爾蓋塞半身像》,1632年創作。卡拉拉大理石;77.2厘米。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
兩座半身像一模一樣
檢視第一座半身像,你會注意到紅衣主教的嘴微微張開,嘴唇撅起,好像正與觀者說話。這種「狀似說話」(speaking likeness)的創新表達方式也是貝尼尼首創。紅衣主教的眼睛也雕刻了瞳孔,學者認為此舉非常活潑動人。轉向一側的頭部與戴歪歪的帽子傳達出動感。貝尼尼對細節的關注還凸顯了一種日常現實主義的感覺。紅衣主教衣服的鈕扣勒緊了腰圍,還有一顆鈕釦快要蹦開的樣子。
彼得森(Robert Torsten Petersson)在著作《貝尼尼和他的大量藝術》(Bernini and the Excesses of Art)中解釋,當貝尼尼快要完成第一個版本的最後階段時,災難發生了。正當鑿子輕敲大理石時,一條裂痕沿著原本的斷層線裂開。這個裂痕在眉毛上清楚可見,一直延伸到脖子後方。貝尼尼試著做兩個動作補救,先把一根別針從四方帽上插入以閉合裂縫,然後從後方用C型夾鉗固定。要是裂縫更大的話,雕塑就無法固定在一起了。貝尼尼於是繼續創作半身像,然而或許經過最後的拋光後,裂痕又變得明顯,直至今日依舊可見。
貝尼尼別無選擇,只能重做。他不想好友兼贊助人失望,暗中將一塊新的大理石運送到工作室。貝尼尼雕刻的速度很快,眾說紛紜,有人說3天或者15天內即完成新雕塑作品。貝尼尼的努力果然獲得回報。儘管紅衣主教看到原先受損的半身像時感到沮喪,還好第二版本的半身像令他雀躍不已。這兩座雕塑幾乎一模一樣,但大眾普遍認為第一個版本更加出色,因為第一個版本貝尼尼有捕捉到紅衣主教的動感和活力。
貝尼尼帶領的巴洛克運動為後代藝術家樹立了半身像雕塑的標準。參觀博爾蓋塞美術館就是要體驗這些宏偉的奇蹟,然而貝尼尼這些小型作品也很吸引人。#
原文:A Tale of Two Sculptures: Bernini Busts at the Borghese Galler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米歇爾‧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 從事藝術顧問,現居紐約市。寫作主題廣泛,包括藝術史、藝術市場、博物館、藝術博覽會、特別展覽等。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