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秦始皇南巡時,乘船時遇上大風浪,危急下命人投玉璽入湖中,化險為夷。之後再巡遊天下時,遇到奇人將玉璽歸還,讓人嘖嘖稱奇。

時間回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乘船來到了洞庭湖,突然狂風大作,波濤洶湧,眼看快要船翻人亡,危急之際,秦始皇命人取來傳國玉璽投入湖中,湖面頓時風平浪靜。8年後,秦始皇巡遊天下,路過陝西省華陰縣時,突然出現有人攔路,交還了一樣東西,秦始皇一看,這不就是當年投入湖中的傳國玉璽。看來這枚具有神力的玉璽絕不簡單。

中華第一國寶

傳國玉璽被排名為中華第一國寶,因為其它的寶物雖價值連城,而唯獨這個傳國玉璽是價值連「國」,不僅是它現在的估價達9,000億,更重要的是,歷代中國的皇帝都視它為珍寶,得它得天下。

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這枚玉璽引發了無數的血雨腥風,而它的真假和下落,也一直被人們所津津樂道。

傳國玉璽的誕生

秦始皇的丞相李斯是「傳國玉璽」的工匠。(未解之謎影片截圖)
秦始皇的丞相李斯是「傳國玉璽」的工匠。(未解之謎影片截圖)

按照史書記載,傳國玉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製造的,上面刻了李斯用蟲魚篆字體書寫的8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那麽這枚玉璽是用甚麽材質製成的是個謎團。

李斯在玉璽上用蟲魚篆字體書寫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8個字。(未解之謎影片截圖)
李斯在玉璽上用蟲魚篆字體書寫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8個字。(未解之謎影片截圖)

根據北魏崔浩的說法,這枚玉璽是用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做成的。據說這和氏璧原本是木星之精,墜落於荊山,化作一塊石頭。楚國人卞和看到鳳凰落在這塊石頭上,想到鳳凰不落無寶之地,認定這塊石頭內定有稀世美玉,於是將其獻給楚厲王,誰知楚厲王不識貨,認為卞和拿塊破石頭欺騙他,於是砍去了他一條腿。後來,楚厲王駕崩,楚武王即位之後,卞和又去獻玉,誰知武王一樣不識貨,盛怒之下令人砍去了卞和另一條腿。到楚文王即位後,卞和抱著石頭在荊山下哭了3天3夜,眼淚哭乾了,流出了血水。文王聽說後,命玉匠打磨石頭,果然得到一塊寶玉。文王感動於卞和的堅持,將寶玉命名為「和氏璧」。這玉璧從側面看色碧,正面看色白,放在暗處還自然有光,果然是稀世之寶。

後來「和氏璧」幾經輾轉,最後被秦始皇獲得。按理說,拿「和氏璧」這樣的寶物做傳國玉璽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史學家們一直有個疑問,就是玉璧是如何能做成玉璽。

史書上沒有關於和氏璧樣式大小的記載,不過可以按照當時的禮制去推測。根據《周禮》中的記載,玉璧中心孔的直徑大概有3寸左右,當時的1寸相當於現在的2.31厘米,而玉璧最外圈的直徑是孔徑的3倍,就是9寸,也就是不到21厘米。而且這種規格的玉璧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

此外,玉璧的厚度都不會太厚,根據出土文物看,楚文王所在的春秋時代,玉璧厚度大多是0.5厘米。所以,有研究者推測,和氏璧很可能就是直徑21厘米,厚0.5厘米。

那麽傳國玉璽又長甚麽樣呢?史學界考證後認為:「方4寸,高3寸6」,也就是說,傳國玉璽9.24厘米見方,高8.3厘米。上面紐交五龍,是相傳龍九子中的螭吻的造型。通體青色,有紋路。這麽一比較,好像傳國玉璽無論是從大小、色澤來看,都不太像是由「和氏璧」製作而成的。那麽還有其它的可能性嗎?有。有史書提到,傳國玉璽是由藍田玉製造的。藍田玉是中國開發利用最早的玉種之一,產於陝西省西安市的藍田山,顔色多樣,光澤感強,紋路奇特。藍田水蒼玉呈青色,《玉璽譜》就明確提到傳國玉璽是由這種玉製成的。

那麽,為甚麽民間都流傳傳國玉璽是和氏璧做成的?估計是人們覺得只有和氏璧這樣的曠世奇寶才能配得上傳國玉璽這樣的身份,加上秦始皇之後,和氏璧也消失不見了,所以這樣的說法也就流傳開來。和氏璧本身也有很多有趣的謎團。

得玉璽得天下

其實在秦始皇之前,各種印章都可以稱為「璽」,而且材質也不同,金的、玉的、泥的都有。後來秦始皇規定,只有皇帝用的印才能叫璽,其他人的只能叫印。而且玉這種材質的印也只有皇帝才能用。

秦始皇當年製造玉璽時,一共造了7枚,除了之前說的傳國玉璽,另外6枚小一些的分別是: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和天子信璽。為甚麽還要分皇帝璽和天子璽,難道皇帝和天子還不是一個概念?對,不是一個概念。簡而言之,皇帝是一個帝國的統治者,是偏向世俗的一個概念。而天子則代表上天之子,象徵著君權神授。所以在古代,至少是漢代之初,即皇帝位和即天子位是兩套不同的禮儀。即天子位,意味著自己成為最高統治者,得到了上天的承認,名正言順。

所以,秦始皇的這7枚玉璽各有分工,比如分封諸侯、當兵符、祭祀宗廟等等,而傳國玉璽就是供奉在哪兒,代表著上天賜予的信物,誰獲得了它,誰就是華夏正統,有資格代替神管理天下。也正因如此,秦始皇的6個小玉璽,人們都沒看在眼裏,隨著朝代的更迭去哪兒了也不在乎,但是歷朝歷代的帝王都希望獲得傳國玉璽。

玉璽易主

秦始皇駕崩之後,傳國玉璽自然就傳給了秦二世胡亥,之後傳給了秦王子嬰。到公元前206年,劉邦攻破咸陽,子嬰投降獻上了玉璽、兵符等物。這樣傳國玉璽就來到了漢高祖劉邦的手中。之後,一直安安穩穩地留在西漢皇帝手中,直到發生了「王莽篡漢」。

公元前1年,漢哀帝去世,沒有留下子嗣。於是太皇太后王政君掌管傳國玉璽。太后的親侄子王莽任大司馬,兼管軍事及禁軍。到了公元9年,王莽自立為帝,派安陽侯王舜去向太后索取玉璽。

太后對著王舜好一頓臭罵,說王莽等人因漢王朝才世代富貴,現在不知感恩,還趁機劉家託孤之際,奪取政權,沒有道義,豬狗不如。太后表示,既然王莽自稱得天命要當皇帝,要改朝換代就自己去刻一個新玉璽好了,為甚麼還要得到這個亡國的不祥玉璽。

太后痛哭流涕,旁邊的人也跟著落淚。王舜心中也感到難過,但是他知道王莽是一定要得到傳國玉璽,來證明自己是天命所歸。於是他站了很久,才對太后威脅地說:「您至死都不拿出來嗎?」太后不得已,拿出玉璽,摔在地上,還把玉璽上的一條龍摔破一角。

太后交出了玉璽之後還說,王家將會因為王莽等人而滅族。誰知一語成讖。王莽建立的新朝僅過了14年就被推翻,王莽也被叛軍所殺。果真非有天子命,拿了傳國玉璽也沒有好下場。

之後,隨著東漢建立,傳國玉璽來到了漢光武帝劉秀的手中,一直到東漢末年,十常侍作亂,小皇帝劉辯慌忙中逃跑,沒來得及帶上傳國玉璽。等到叛亂平息回宮後才發現,傳國玉璽不見了!

不過,這次傳國玉璽並沒有消失太久。根據《吳書》記載,孫堅,也就是三國吳國皇帝孫權的父親,在帶兵抵達城南時,發現一口井的上面漂浮著五色氣,全軍都感到很詭異,於是孫堅派人下去看看,結果發現了傳國玉璽。書中記載,這個玉璽上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8個字,方4寸,上面有紐交五龍,最關鍵的是上面有一角缺失。看來,王政君太后摔壞的玉璽,雖然可惜,但是也給後代鑒別真假傳國玉璽提供了一個依據。

後來東漢末年的軍閥袁紹想要自己稱帝,得知孫堅手中有傳國玉璽,於是就扣押孫堅的夫人作人質,從孫堅手中得到了傳國玉璽。

不過,這個傳國玉璽似乎真是有些神力,那些德不配位,用不正當手段奪得玉璽的,最後都沒有好下場。袁術建立的政權得不到支持,反而被各方勢力圍攻。袁術屢屢兵敗,建立政權2年半之後悲憤地吐血而亡。還是那句話,不是皇帝命,不要拿傳國玉璽,不過有多少人能抵擋住誘惑呢!

袁術死了之後,這傳國玉璽被人獻給了掌握東漢實權的曹操。到了公元220年,漢獻帝將帝位禪讓給曹操的兒子曹丕時,傳國玉璽自然就到了曹丕手中。有《遼史》記載,曹丕在玉璽上還刻了「大魏受漢傳國之寶」幾個字。不過由於《遼史》距離三國曹丕所在時代有一千多年,所以史學家都覺得這個說法不一定可靠。

除了曹丕在玉璽刻字,還有一個人據說也在玉璽上刻了字。五胡十六國中後趙的開國皇帝石勒。他刻的是「天命石氏」。

傳國玉璽被掉換

之前提到,漢魏禪讓終結了漢朝,曹操的兒子得了天下。不過天道輪迴,到了魏國末年,司馬家族權傾朝野,最後也來了魏晉禪讓,讓魏元帝曹奐將帝位禪讓給了司馬炎,開啟了西晉歷史,而傳國玉璽自然就流落到西晉司馬家族手中。

之後,五胡亂華,傳國玉璽被後趙石勒獲得。同時代存在的東晉雖然延續著司馬家族的血統與道統,但是因為沒有了傳國玉璽,所以被胡人嘲笑是「白板天子」。後趙滅亡後,玉璽落入了冉魏手中。這個魏朝皇帝姓冉,不姓曹,為了好區分,歷史上稱它為冉魏。

在冉魏要被前燕滅國之際,向東晉求援,為了表示誠意,將傳國玉璽送還。東晉獲得玉璽之後非常開心,認為這是天命重歸,大吉之兆。之後再沒人說東晉是「白板天子」。

可是,有關傳國玉璽最大謎團在這兒出現了,這枚玉璽可能是假的! 

原來史書記載,這玉璽上刻的字是「受天之命,皇帝壽昌」。而秦始皇刻的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難道說冉魏沒有交還真的傳國玉璽?史書記載,東晉最終沒有去救冉魏,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

不管怎樣,史學家們認為,真正秦始皇製造的傳國玉璽在這個時候,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唐太宗刻玉璽

大唐盛世之時,唐太宗曾下令刻了一枚白玉玉璽,上面的字和之前的都不一樣,是「皇天景命,有德者昌」8個字,這枚玉璽被稱為「受命璽」,成為大唐王朝的傳國之寶。

其實唐朝滅隋之後,隋朝蕭皇后把她手中的傳國玉璽交給了唐太宗,可能就是刻著「受天之命,皇帝壽昌」的那枚。

那麽,唐太宗為何還要自己再刻玉璽呢?史學家分析,很可能唐太宗看出來,蕭皇后的這枚玉璽並不是秦始皇留下的真品。與其用不知誰刻的贋品,作為千古一帝,不如自己刻一枚傳世。

到了宋朝,又有多次傳出秦始皇的傳國玉璽被找到的消息,但是後世普遍認為都是贋品。而宋朝之後,元明清的皇帝對尋找傳國玉璽並不那麽積極。清朝乾隆帝更說:「君人者,在德不在寶,寶雖重,一器耳。」也就是說帝王沒有德,就算手中拿著傳國玉璽這個寶貝,依然不是天命所歸。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被逼問傳國玉璽時,就說了真話:「秦始皇的傳國玉璽早就不見了,不但我沒有見過,康熙爺和乾隆爺也一樣沒有見過!」

所以說,這枚傳國玉璽到底去了哪兒,至今是無人可解的千古之謎。到了華夏正統文化全面復興的那一天,不知上天是否會讓傳國玉璽再次面世,讓人們一飽眼福。◇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