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又看到國內在新冠肺炎期間的封城亂象,相信無人能相信,疫情後的香港人,居然會掀起北上消費熱潮。這實在難以想像,政治上不是應該難以忘記來自北京的打壓嗎?民生上,難道不擔心上面的管治混亂無方嗎?

但現實打破了許多人的眼鏡,香港人北上成風,甚至都成為威脅香港消費市場的重要因素。而恰恰相反,香港預計的大陸遊客人潮,消聲匿跡,本來擔心的甚麼水貨客重演、上水淪陷、廣東道無人講廣東話等等的景像,一去不返。

我們隱約看到一個圖畫﹕內地人對香港的好奇不再,而香港對大陸的接納增加。

為何內地人對香港不再好奇?我覺得這種好奇,過往是由「殖民地」加持的,被洋人統治過的香港,等於是「浸過鹹水」,內地人一方面會覺得「百年恥辱」,但一方面內心也會覺得「見識下國際化的不同」。但隨著中共對香港的政治操作,香港的「殖民地色彩」日漸減退,國安法的引入,更直接把香港貶低為內地普通城市,再沒有政治上的例外。諷刺的是,內地遊客還是拼命要在香港找到「差異」,再把這些「差異」放大,成為「香港人歧視內地人」的流量密碼。甚麼香港巴士司機不講普通話、餐廳職員歧視內地遊客、空姐只講英語對普通話顧客不禮貌等等,耳濡目染,香港在內地的形象只是一個「反派」。

反過來,香港人卻對大陸愈來愈「接納」,官媒網民開口閉口都是「大陸比香港多元、先進、有創意」,小至一杯珍珠奶茶、大至居住營商環境,反正大陸就是高大尚,香港就是井底之蛙。真是風水輪流轉。

其實香港人對大陸的「觀察」,不就是過去20年,西方一些觀察家對大陸的誤解嗎?那些熊貓派西方學者,總是讚嘆於中國的基建速度、效率、先進的硬件,然後以為中國崛起、與眾不同,卻完全忽視了中國光鮮亮麗背後的暗黑落後甚至野心勃勃。直到中美貿易戰開打、香港2019事件、戰狼外交輸出、疫情隱瞞,世界才對中國「如夢初醒」,才發展為今天的保持距離甚至制裁圍堵。

世界都醒過來,香港人反而「追落後」,跟著讚嘆深圳的大型超市如何種類多元。

這是很諷刺的事,國內人民對社會愈發不滿,「人礦」、「韭菜」、「躺平」、「我們是最後一代」等等名詞都是民怨的噴發,「潤」也成為中國的流行用語,都想著如何離開中國。

偏偏,擁有較多自由的香港人,卻反其道而行,對祖國大讚特讚,甚至身體力行北上消費擁抱灣區,你叫國內同胞看到這裏,是否有「圍城」的感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

不過,香港人和內地人的「被圍封」的狀態愈來愈接近,內地一碟蛋炒飯都要道歉,香港的飯堂招標也要符合國安標準;雖然可以上FB但如果轉載敏感內容一樣會被檢控,留港和北上,界線的確愈來愈模糊,那就不要怪香港人走到山姆超市的懷抱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