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規會於9月份宣布修訂大嶼山南岸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當中將貝澳和望東灣的兩幅用地由「海岸保護區」地帶和「綠化地帶」改劃為「康樂」地帶,鼓勵發展影響較低的休閒和康樂用途。大嶼山發展及保育關注組織「守護大嶼聯盟」周三(15日)發表公開信,質疑當局將貝澳原本屬海岸保護區的部份劃為康樂地帶是「表面康樂,發展作惡」的做法,認為會對毗鄰濕地生境及生態價值造成壓力,並會降低附近保育地帶的保育價值,要求當局撤回計劃。

聯盟指出,「大嶼山南岸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S/SLC/22」的修訂建議中,位於貝澳的一幅水牛濕地原被改劃為海岸保護區,但當局建議改劃為康樂用途(A2項目),而且並沒有納入「受規管地區」內。

規劃署將原屬海岸保護區濕地改作「康樂」用途的原意,是「反映及預留土地作影響較低的休閒和康樂用途」,然而聯盟指出,A2項目的範圍與改劃作「自然保護區」的用地範圍只有一條小徑之隔,而且大部份仍是活躍濕地,是貝澳水牛樓息尋食之地,整體環境屬於一個完整相連的濕地生境,質疑當局以一徑之隔,將一個完整的生態環境「一劏為二」。

聯盟批評,當局僅參考可持續大嶼辦事處於2021年10月公布的「貝澳、水口、大澳及其鄰近地區的生態研究–CE_62_2017_行政摘要」,上述擬被改劃為「康樂」用途的地帶在該「行政摘要」中被評為「已發展 / 受干擾地區」 。

惟聯盟指,根據他們多年來的監察,貝澳沿嶼南道及芝麻灣道旁確實有一些被棕土化的發展,但並未發展至覆蓋其他濕地範圍。而且聯盟發現有接近20隻水牛經常在該處覓食,而且有不少共生的雀鳥停留,質疑「行政摘要」聲稱有關範圍屬於「已發展/ 受干擾地區」並不正確。

規劃署回應聯盟時承認,只參閱上述的「行政摘要」,未有進一步向土木工程拓展署要求查閱整份完整報告。聯盟批評規劃署的規劃參考非常粗疏,規劃意圖並非完成落實「南保育」的政策方向,反而粗暴地扭曲該帶的生態價值,以配合政府在大嶼山覓地發展康樂及旅遊設施。

聯盟認為,項目A2被規劃為康樂用途,表面上是配合政府提倡在南大嶼開拓旅遊康樂等設施,但在該項目不被納入受規管地區下,業權人或其他發展商可任意填土作其他發展,例如停車場、倉存、洗車場等,規劃署根本無法干預,質疑只是用康樂之名,為發展而開綠燈。

另外,由於自然保育地帶與康樂用途地帶相連,聯盟擔心即使是康樂用途的發展都會對毗鄰濕地生境及生態價值造成壓力,可能漸漸變成當局認為的「已發展/已干擾」的地帶,保育價值降低而被發展局剔除於「受規管地區」,擔心自然保育地帶將被發展逐步蠶食。

聯盟指,由於嶼南道貝澳段沿路的濕地被持續填高,並進行各項商業活動,因此每逢豪雨,嶼南道貝澳段都會出現水浸情況。若項目A2的範圍不被納入受規管範圍的康樂用途,有關濕地極有可能再被大規模堆填,影響濕地原有排水的功能。

聯盟促請當局將貝澳被規劃為「康樂用途」的範圍納入「受規管地區」範圍;並且將該範圍重新納入「保育地帶」用途,以反映「南保育」的政策方向及濕地的完整性。@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