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台灣的香港作家陳慧憑小說《弟弟》入選台灣文學獎「金典獎」7部得獎作品之一,陳慧昨日(11日)在頒獎禮上慨嘆,有些參與香港社會運動的「弟弟們」被關在高牆之內,或孤身走遠方,而她出於對「弟弟們」的想念,使她在台灣完成《弟弟》這部小說作品。

台灣文學獎「金典獎」今年吸引了191部作品參賽,由複審評審團選出30部入圍作品,再由決審評審團選出一部獲百萬獎金的「金典獎年度大獎」;7部金典獎、以及3部蓓蕾獎,各獲得15萬元台幣獎金。

今年的金典獎年度大獎,由陳列的《殘骸書》獲得。而7部「金典獎」得獎作品包括《子彈是余生》(寺尾哲也)、《沒口之河》(黃瀚峣)、《弟弟》(陳慧)、《我隨意,你盡量》(王昭華)、《夜官巡場Iā-Kuan Sûn-Tiûnn》(張嘉祥)、《魔以》(陳淑瑤)和《鱷眼晨曦》(張貴興)。

陳慧昨日在台北頒獎禮上發表獲獎感言,她透露《弟弟》的創作緣起是「雨傘運動」,當日她看到有很多人出於對香港的熱愛而走上街頭,包括很多年輕人,她會稱呼那些人做「細佬」,意思是「弟弟」。

她慨嘆,那些弟弟們有些不再回來,被關在高牆之內,或孤身走遠方;即使僥倖可以回家,也在無力感中迷失。在她正移居台灣的時候,出於對「弟弟」的想念,使她在台灣完成《弟弟》這部小說作品。她形容這部作品成為了她和香港的連結,讓她清楚知道她沒有離開過,「文學是藥,可以療傷」。她形容自己只是一個說故事的人,《弟弟》的榮譽屬於「弟弟們」。

陳慧是香港作家和電影編劇,她的長篇小說《拾香紀》曾獲得香港文學雙年獎,在2014年雨傘運動時是「佔中十死士」之一。她在2019年移居台灣,現時擔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客座副教授。

作家顏純鈎今年7月曾於《大紀元》專欄撰文形容,《弟弟》描寫姐弟情,以佔中以來的香港政治運動為大背景,包括佔中運動﹑旺角事件以至反送中運動的點滴。抗爭現場的描繪與宣染很淡薄,但親情很濃:亦集中描寫運動中的香港年輕人的憤怒與痛苦,他們的曲折心理轉折。@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