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加坡《聯合早報》有篇文章,題為「香港議員水平為何參差不齊?」,批評今日香港的所謂立法會議員,措辭不留情面,指部分議員雖然「盡心盡力付出,想方設法為市民服務」,「但更多的是怠政的議員,表現有如小學生,連基本的工作態度都沒有。」(注1)

《早報》文章表面上揶揄議員,但細心一看,就知道是劍指近年香港引以為傲的「爱国者治港」制度,作者戴慶成說:

「過去,香港政治人物要經歷長時間的社區工作和選舉洗禮,才能晉身議會。在新的完善制度下,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的最基本要求是以忠誠為優先考慮,許多新人根本沒有從政經歷,論政水平一般。而且,立法會落實“愛國者治港”後,少了反對派和民意的監督,許多議員只求向中央政府交差,對社會的要求往往敷衍了事。」

最好笑是,此文一開始就花四段寫「議員L君」借尿遁的故事:有「立法會」新丁議員L君,應約出席記者飯局,想不到在飯局結束前竟然「借尿遁」(藉口到廁所逃走),要一眾記者付錢。

這裏有一點需要補充:據港媒早前報道,借尿遁的「議員」不止L君一人,而是「多位新議員」,他們分別應約出席記者飯局,其間也談笑風生,「但去到飯局尾段卻遲遲不主動舉手埋單。當記者提出差不多要起程去工作時,議員更搶先去洗手間,結果一去無回頭,要一班記者夾錢埋單。政圈內亦盛傳,這幾位議員的借尿遁行為已不是第一次。」(注2)

香港立法會議員,每年最多可獲發還二十二萬九千多港元的「毋須憑單據證明款項」,即平均每月有近兩萬港元作酬酢費用,供議員跟各界應酬,打好關係。既不必自掏腰包,而這堆「議員」又不是去殺氣騰騰的「鴻門宴」,何必像劉邦那樣借尿遁,結果淪為笑柄呢?

今天恰巧看到一則台灣新聞,不禁令我想起香港「議員」的德性。這兩日,台灣網民除了關注以巴戰爭,也在討論「茶碗蒸之亂」:前天深夜時分,在台北大安區一間迴轉壽司店,有兩名刺青男與兩名眼鏡男初則口角,繼而動武。

事緣姜姓刺青男發現眼鏡男點茶碗蒸時,一直盯着自己,便起身質問對方:「你看着我幹嘛?」眼鏡男拿起杯子怒敲桌面,怒吼:「我點茶碗蒸而已!」另一刺青男則回罵一句莫名其妙的「你看起來就像茶碗蒸」。雙方都怒不可遏,於是在店家門外大打出手,甚至一路扭鬥到馬路上,結果是兩名眼鏡男被打趴在地。

事件鬧大後,那姜姓刺青男被網民起底,竟是竹聯幫和堂的大哥。整件事最令我意外的,是有人還原事件經過,指那位竹聯幫大哥動武前,不忘先去櫃台結帳,共消費金額1290元台幣,事後還回到壽司店給店員送飲料,詢問是否需要賠償,並為自己打擾到店家做生意而致歉。(注3)

記得80年代,我在香港看台灣新聞,常常看到國會打架的壯觀場面,反觀當年香港「尊貴的」立法會議員,則衣冠楚楚、彬彬有禮。今天,台灣黑社會打架前不忘埋單,而香港那些「尊貴的議員」,卻恬不知恥借尿遁走數,的確世界變了。

注1:

https://t.ly/-Vdrm

注2:

https://t.ly/O0T6R

注3:

https://t.ly/RAZkZ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