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至14日,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代表博雷利將訪華,預計舉行新一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並籌備中歐峰會。無論中共如何威逼利誘,雙方在枱面上如何周旋、博弈,中共與歐盟畢竟不是一路人、走不到一塊去。事實上,中歐之間,至少在貨物貿易和旅遊這兩個方面,已經在悄悄「脫鉤」。

貨物貿易逆轉

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佔比15.4%)、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佔比20.8%)、第三大出口市場(佔比9.0%)。2019—2022年,中歐貨物貿易額由5,596億歐元增長至8,563億歐元,年均增長15.23%,其中2022年增速高達22.8%。

不過,進入2023年,發生了逆轉。根據中共海關數據,1-8月,中歐進出口從增長轉為下降,進出口總額、對歐出口、自歐進口全線下降,分別下降為7.8%、10.5%、2.5%。與歐盟成員國貨物貿易前四名,都處於下跌狀態(見下表)。

2023年1-8月中國與歐盟部份國家進出口數據

資料來源:中共海關總署  
資料來源:中共海關總署  

要注意的是,中國出口,不論是對歐盟,還是德、荷、法、意這四國,都是兩位數的下降,而自歐進口呢,下降幅度不大,荷、法兩國的對華出口甚至還高速增長。

這意味著甚麼呢?第一,歐盟的國際貿易出現了結構性的變化,中國佔比在下降。例如,1至3月歐盟對美國進口總值同比上漲15.1%,對日進口總值同比上漲13%,對韓進口總值同比上漲11.9%,主要貿易夥伴中僅對中國和俄羅斯的進口出現了大幅下滑;出口方面,1至3月歐盟對主要經濟體的出口額均呈現快速上漲,唯一的例外則是日本和中國。

中國與德國(在歐盟內部第一大貿易夥伴國)的貨物貿易也體現出同樣的結構性變化。中方數據顯示,1至9月中德進出口總值同比下跌8.7%至1,412.6億美元;中國對德國出口總值同比下跌13.5%至686.8億美元;對德進口總值同比下跌3.6%至725.8億美元。

第二,中國對歐盟的貿易依賴明顯大於歐盟對中國的依賴。由於中國和歐盟存在科技和產業差距,中國自歐進口的,一般難找到替代品。所以,雖然今年中國經濟糟糕,但從歐盟的進口下降幅度卻很小。而歐盟對中國的進口大幅下降,很大部份是轉單效應,即中國產品被其它國家的產品替代了。

而且,進入2023年,與中國的貨物貿易下跌,不僅歐盟;除個別外,西方國家幾乎都是如此。例如美國,按中方數據,2022年全年,中美貿易額創歷史新高為7594.3億美元,比2021年增加0.6%;但2023年1-8月,中美進出口總額、對美出口、自美進口分別下降14.5%、17.4 %、4.9%。

這就表明,全球供應鏈重組驟然加快,西方總體上在減少對中共的依賴,歐盟也在其中。

中歐的脫鉤除了貿易之外,還體現在旅遊上。雙方人員往來的驟然減少,其影響是多方面的,也是深遠的。

中歐旅遊人數懸崖式下降

今年年初開始,中共放開國際旅遊。但是,中歐旅遊卻難以恢復。「五一」期間(4月29日——5月3日),根據中國旅遊網站「去哪兒」的數據,出境遊機票預訂量已恢復至疫情前(2019年5月1日——5月4日)的45%,排名靠前的熱門目的地均為亞洲城市,如泰國曼谷、香港、南韓首爾、馬來西亞吉隆坡、日本大阪等等,但沒有一個歐洲城市的排名進入前十。「十一」黃金周長達8天,赴歐遊仍然沒有預期的火。要知道,2018年赴歐洲人數超過600萬人次,中國主要旅遊目的地國家TOP20中歐洲國家佔據四分之一。

赴歐遊,目前僅恢復至2019年的1/4。相比其他遠程航空市場,在中國和歐洲之間旅行已落在後面。根據歐洲旅遊經濟委員會(ETC)的說法,預計到2026年中歐航空旅行市場才能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中國旅遊業者也認為,「出境遊市場想要回歸正軌,至少需要三年打磨。」

可是,相比之下,今年從美國飛往歐洲的旅行預計將超過2019年水平的80%,並將會在2024年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如果說,中美之間的差距,很大一部份原因是中國經濟太差了,限制了人們赴歐洲旅遊;那麼,歐洲和其它國家來華旅遊人數的寥寥無幾,不及巔峰時期的10%,是不是表明旅遊「脫鉤」來勢洶湧呢?

根據中共國家移民管理局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入境人員1,000萬人次(包括外籍人員和港澳台居民),比2019年同期的3.4億人次,下降了97%,其中外籍人員入境人次僅為50萬,較2019年同期的1,400萬人次下降了96%。純粹來華旅遊的人數是非常少的。

而疫情之前,2019年入境旅遊人數1.45億人次,歐洲佔13.2%,超過1,900萬人次。當時僅上海一座城市一年的外國遊客數量就有900萬。

兩相比較,是不是有天壤之別呢?大陸媒體深為哀嘆,如網易一篇文章的標題就是:「非必要不來華?2023年中國旅遊大變局,外國遊客暴減九成!」

結語

今年3月,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提出中歐之間「去風險」的戰略概念;6月,歐盟推出經濟安全戰略方案,準備反制中共拒絕脅迫的政策工具箱;9月,對中國電動車提出反補貼調查;10月,歐盟高峰會發表「格瑞納達(Granada)宣言」, 醞釀新5年戰略議程,為歐盟機構每5年一屆的工作訂下大方向,其中應對中共的戰略框架將更明確。中共拉攏歐盟、離間歐美的企圖勢必繼續碰壁,而中歐在經濟、科技、社會等等領域的「脫鉤」也將難以遏制。

大紀元首發  #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